番外:三大法則
翻開書,“咱們先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兒。”
劉擎在書中,引用了他學生的一個案例。
原文如下:
多年前的一名學生畢業后到中學任教,最后剛擔任高一年級的班主任,興致勃勃地組織學生搞演講比賽。
班上的文藝委員奪冠呼聲最高,她以“愛國主義”為題,贊頌祖國的悠久歷史、大好河山,歷代人杰和偉大成就,最后抒發感慨:愛國是我們情不自禁的激情,是一種高尚的美德,我們從小就應該培養愛國主義的情操,為祖國奉獻青春。
……
可是故事發生了,班上有位被大家戲稱“小哲人”的同學發表了異議,他說:“這篇演講,思路挺亂了。”
小哲人提出了三點疑問:
第一,“情不自禁”就是本能,而本能大多談不上是美德。
餓了就情不自禁的吃飯,遇到漂亮女生就情不自禁的多看幾眼,這算是美德嗎?
第二,既然愛國是情不自禁的本能,放任就是了,何必還要從小培養呢?這到底要鬧哪樣?
第三,愛國是因為祖國有偉大的歷史和功績嗎?那么,假設你不幸生在沒那么偉大的國家,你是不是還會愛國?是不是會更愛別的更偉大的國家?中國周邊許多小國家的國民是不是應該更愛中國才對呢?
齊磊是照著書念的,念到這里,教室里的同學們一個個面面相覷。
你說這個小哲人說的沒道理?也不是。
但是,大家一致認定,“這哪是什么小哲人,這就是個小杠精!”
有的同學也道,“句句在理,也句句歪理!這就是個漢奸苗子,給不愛國找理由呢!”
齊磊笑了,“別急,我看到這也是這么想的。但是,咱們接著往下看。”
說著,齊磊繼續捧著書念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