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大人請著
隆慶四十九年,秋。
內閣首輔妄圖篡位,滿門抄斬。
謝氏一千兩百余口,九族之內,盡數被孫千戶帶人殺絕。
血腥氣繚繞于謝府上空,半月不散。
很多人都在猜測,押三皇子入天牢,滅首輔滿門,到底是誰下的旨。
隆慶帝死了,二皇子還沒有正式登基,詔令總得有個出處。
就在大臣們準備對鎮撫司群起而攻之的時候,隆慶帝死而復生,并要求滿朝大臣推舉新太子。
明明是別無選擇的事情,還故意多此一舉,大臣們也只能陪著隆慶帝演戲。
有御史為舉薦二皇子,慷慨激昂,撞死在金柱上。
轉頭被封為忠義侯,福蔭子孫。
有朝臣把二皇子夸得天花亂墜,立時官升兩級。
沒出幾日,滿朝文武形成一種“政治正確”觀念。
誰夸二皇子,誰支持他當太子,誰的思想觀念便是正確的。
反之,誰敢說二皇子的不是,那你便是十惡不赦之徒。
御史會彈劾你,朝臣會抨擊你,隆慶帝會厭惡你,被逼辭官只是輕的,只怕還得下大獄以贖罪。
隆慶帝要得便是這種效果,有助于皇位平穩過渡。
至于三皇子和被滅門的首輔大人,很快便被眾人遺忘在角落里。
縱使有人懷念他們,也只敢心里想想,臉上絕不敢有半分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