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 鐵腕處理“爛尾樓”
在售樓部,圍著幾個維權的業主。大家看到市委書記王鴻濤到來,像是看到了救星,馬上圍過來哭訴。
“王書記,等了這么多年,沒有按期交房,我們沒要求他賠償,反而要我們交續建費,我們接受不了!”
“現在房收不成,太坑了!”
王鴻濤說道:“大家靜一靜,我先了解一下情況。苗書記,你簡單匯報一下。”
苗飛說道:“書記,‘怡水坊’的故事得從6年前說起。當時,地鐵1號線還在建設中,三環以內遍地城中村,‘怡水坊’也是城中村改造項目,于2012年1月動工建設,小區離當時在建的地鐵1號線只有兩站路,預售均價4600元,比周邊現房便宜六百左右,剛一推出,就吸引了不少剛需族上車。然而,到了2014年6月收房的日子,業主并沒有等來房子。就像一個破了洞的氣球再怎么也鼓不起,施工一直斷斷續續,到了年底,氣球徹底破了。占地170余畝的工程就這樣全面停工:開發一期,住宅13棟、商業8棟已封頂,幼兒園一棟及部分地塊商業樓尚未開工建設;開發二期,在未取得土地規劃及建審手續的土地上,有四棟建筑停在了9-11層。開發商經營不善,早就資不抵債卻一直隱瞞,長安維德置業有限公司深陷巨額債務糾紛泥潭,305套尚未辦理網簽房屋被多地法院輪候凍結。”
苗飛剛說完,收到消息的業主們陸續趕了過來,他們說道:這么多年,為了維權已經記不得跑了多少趟。房管局、住建局、城改辦、銀監會,與房產相關的部門兒都去了無數次!
“過一段時間去一回,過一段時間去一回,去了太多了。”業主王芳說。她記憶深刻的一次是2016年夏天。一位業主穿一個灰色的短褂,保安來驅逐他們起了肢體沖突,褂子都被扯爛了,就一條條地掛在那位業主身上,“維權苦去了”。
為了維權,業主開始從零學習法律條文。一位業主說:“2012年到2018年,長安市出臺了4部商品房預售資金會監管條例,每出來一份我都會打印下來學習。”
“這就是我唯一的房子,而且我借了將近幾十萬的款,我畢生的錢全在這放著。”這位業主說。
維權過程中,人們也發現了‘怡水坊’項目諸多不合規之處。2012年中,它才取得《房產預售證》,因欠繳契稅,也一直未取得《土地使用證》。但在這之前,多位業主說,他們已經掏錢買下房子。預售許可證,顯示的發證日期與長安住建局公布發證日期不一致。而開發商在開發項目兩年后才取得房地產開發資質,而這家公司存在高息借款等混亂現象,建設中資金極度短缺,實際控制人以2分甚至更高的利息大量向個人借款。
業主們表示,這么多年過去,許多家庭都發生了變化。有的家里老人等到去世都沒有住進這房子;還有的給孩子買婚房,結果房子沒落著,婚也沒結成,但維權一直在繼續。
業主沒有想到,六年了,朝夕相盼的“爛尾樓”終于到了交房的時間,他們的心情卻不喜悅,反而是不解、失望乃至憤怒。原因是他們得知需要交上一筆“續建費”,每平米不超過1800元,總額大概接近20萬,支付爛尾樓后續工程費用,才能拿到房產證。
很多業主說,實在掏不出續建費。“我除了這個爛尾樓,你在我銀行卡上能查出來5000塊錢你就拿走!”
聽完大家的訴求,王鴻濤問苗飛:“苗書記,大家說的是不是事實?”
“書記,全部屬實!”
王鴻濤怒道:“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灞水區就是做工作的?老百姓的維權之路何其艱難!對這樣的開發商,還有什么容情的余地?為什么不采取強制措施?任其爛尾長達6年之久?”
苗飛有苦難言,有心解釋一下,又不是時候,只能低頭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