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4章 緬甸的“道歉”
王鴻濤知道他們在外交部那里受了挫,早有了腹稿,裝作沉思片刻后,說道:“苗部長,我十分重視和貴方的友誼。就像你方才所言,自古以來,緬中兩國因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緣相通,‘檐相鄰而同井飲,籍雖兩國之民,居處難分’,各方面交往頻繁,兩國人民就以‘胞波’相稱。緬中雙方的經濟交往十分活躍。中國持續向緬甸出口瓷器、紡織品和茶葉,同時,來自緬甸的紫檀、柚木佛像和其他特產也常出現在中國寺廟。
所以,本著友好協商、互諒互讓精神,可以通過友好協商圓滿解決‘襲擊’問題。1000萬我可以代表滇省接受,剩余3600萬的損失由省委、省政府承擔。但是,滇省部分企業發展遇到了瓶頸,有意向去緬甸投資建廠,希望貴方可以提供價值3600萬元的土地。這是一個雙贏的提議,希望貴方可以認真考慮,否則,這1000萬不要也罷,我無法給民眾交代!”
王鴻濤的建議讓緬方代表團很意外,同時又很感興趣,難道此行變成了招商引資會?開始認真思考王鴻濤提出的建議。并提議休會30分鐘,便于請示上級。
半個小時后,苗倫部長回到會議室,向王鴻濤提出三個問題:投資金額為多少,投資方向是什么,投資地點在哪里?
王鴻濤笑道:“這三個問題我暫時不能回答,但是我會盡快組織省內企業赴緬考察,只要貴方承諾給予等價值的建設用地即可。當然,投資方向一定會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以緬甸特色產業、制造業以及農副產業加工為主。”
苗倫松了一口氣,說道:“熱忱歡迎王書記來緬甸參觀考察,我方一定會最高禮儀迎接您的到來!”
王鴻濤說道:“希望我們能加強合作,不斷深化交流,在雙方共同努力下,緬中友好交往和合作發展的歷史潮流,一定會像同宗同源的瀾滄江和伊洛瓦底江一樣,跨過崇山峻嶺,越過激流險灘,始終奔騰向前!”
當天中午,緬方1000萬的補償資金到位,王鴻濤指示全部撥付到姐告,用來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和實際損失賠償。同時,高規格熱情招待了緬甸代表團。
“襲擊”事件雙方達成了一致,暫時告一段落,下一步,王鴻濤將按照約定訪問緬甸,不過還需要向中央報備,不急于一時。
為務實擔當,發揮重大項目拉動作用,王鴻濤開始親自謀劃滇省未來三年內的重點項目建設。
項目投資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要通過重大項目的招引和開工來拉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王鴻濤一貫理念是“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抓發展必須抓項目”,聚焦重大戰略、重要行業、重點領域,拉動當前經濟增長,厚植未來發展優勢。
著力打造綠色工程、精品工程、示范工程,謀劃儲備一批省級重點項目,做好項目接續準備,為經濟發展做好謀劃思考。
6000億的中補資金,絕對不能讓省政府打了水漂。
但是,初來乍到,王鴻濤確實不知道滇省該做什么,現在各地都以疫情防控為主,沒有充足的時間下去調研。所以,王鴻濤想到了“問計于民”,想知道老百姓在基礎設施、產業升級、民生發展、社會事業等領域真正需要什么。
于是,為確保省級重點項目的謀劃更能貼近廣大人民群眾的意愿和需求,王鴻濤安排省委秘書長葛軍,從省委辦公室和直機關抽調近600人,每4人為一組,赴各市、州、縣展開調研,發放調查問卷,直接面向社會各界公開征集省級重大產業項目、城市建設重點工程、民生實事項目。
當省長收到消息后,氣得在辦公室大發雷霆,這表示省委直接否定了省政府的重點項目謀劃,直接插手、干預了省政府的工作。而東升建筑有限公司、省城投置業、省一建幾個老總如熱鍋上的螞蟻,紛紛跑到省長辦公室打聽情況。
甚至城投的方天直接和雷健峰攤牌,他快頂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