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3章 秦省經驗
王鴻濤則默不作聲,開始琢磨如何讓西風重回白酒第一陣容。
雖然王鴻濤沒有言語,但陳德明敢肯定他一定會去做,表態不如表率,為民、務實是王鴻濤的作風,一直以來就把人民滿意作為衡量自身工作的落腳點。
陳德明書記來秦省,表明了中央對糧食領域腐敗治理的態度,具體工作還得手底下人去干。
吃過早餐后,陳書記單獨給紀委調研組開了個會,強調了工作要求,布置了工作任務,便返回京城,有無數重要工作等他決策。
陳德明書記走了,可黃強民書記還在,這可是紀委的常務副書記,正部級,秦省哪敢不重視,王鴻濤只要有時間就陪同黃書記研究工作,一日三餐更是頓頓陪餐,陸文華書記也經常性的陪同。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誰都要給自己留條后路,這幾年紀委的權勢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一周后,黃強民書記結束了秦省之行,滿載而歸,和陸文華、王鴻濤辭行,少不了一頓送行宴。
九月初,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正式展開,印發《關于深化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工作的意見》,其中強調要持續加大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懲治力度,對涉糧問題線索“應查盡查、一查到底”!
意見指出,糧食安全關系國計民生,是“國之大者”。中紀委將糧食購銷作為重點領域,持續深化整治。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高度重視,會同有關部門持續抓緊抓實專項整治工作。
意見強調,緊盯涉糧亂象背后的腐敗問題,深入查辦“影子股東”“影子公司”“國皮民骨”以及關聯交易、套取資金、輸送利益等案件,從嚴從重懲處,保持零容忍震懾不變、高壓懲治力量常在;重點圍繞糧食收購、存儲、輪換、銷售等環節,嚴肅查處“以陳頂新”“先收后轉”、空進空出、壓級壓價、吃拿卡要,以及敷衍塞責、玩忽職守,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適時向社會公開通報重大典型案例,讓干部警醒、知止,形成嚴的氛圍。
意見提出,針對查辦的重大典型案件和自查自糾發現的突出問題,認真分析其中的深層次原因,提出針對性紀檢監察建議;督促協調主責主管部門健全制度機制,抓好現有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制度規定落實落地,發揮剛性約束作用。
意見還指出,要持續推動智慧糧庫建設,推動國有糧食企業實現政策性和經營性業務分開,強化對“一把手”和關鍵崗位人員的日常管理和監督,建立健全經常性自查自糾、監督檢查和問題整改機制,補齊工作短板弱項。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中多次提及秦省,點名表揚了秦省在涉糧案件的警覺性以及查處力度,并定義為“秦省經驗”!秦省的38條措施有多條被原封不動的搬到《意見》中,指導全國糧食領域腐敗案件查處,讓秦省在全國大出風頭!
中紀委《意見》出臺后,各省云集響應,全國范圍內一場轟轟烈烈的專項整治行動拉開了大幕,每天都有“落馬”干部被查處、通報,短短的一周內竟然倒臺了市級以上糧食局長300余名,讓糧食安全問題成為全國關注的熱點、焦點,人民群眾呼吁,嚴懲這些監守自盜的“蛀蟲”。所有人沒想到,事關全國人民口糧問題的領域,竟然長期存在如此嚴重的腐敗問題,真令人膽寒、后怕!
對于掀起糧食領域反腐的“吹哨人”王鴻濤,自然受到了全國人民的“追捧”,一時間王鴻濤被推上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為網民“冊封”的“良心省長”,風頭一時無兩!
反觀秦省委書記陸文華泯然眾人,無人提及,不免有些灰心喪氣,直接跑去同州監督“龍門”項目的建設和古城改造提升,那里傾注了他所有的心血和對前途命運的無限瞎想,如果真如大師所言,就讓王鴻濤先蹦跶著,自己要飛黃騰達,直入云霄。
現在必須忍辱負重,小不忍則亂大謀!
迎江,王鴻濤的老家,李瑞芳上任市委書記后開始“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是調整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