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調研秦創園和長安吉利
馬春雷副部長說:“部里正在啟動‘科創中國’創新基地評選,我覺得‘秦創園’完全符合條件,長安市要盡快遞交資料,積極申報,國家示范基地的獎補資金為2—5億元,主要用于研發投入獎補。”
要說資源、資金,還是部委充足!王鴻濤全部應承了下來,感謝兩位部長的大力支持。
下午,調研組一行來到了長安吉利,汽車產業是工信部重點支持的行業,也是行業標準的制定者,吉利非常重視本次調研,董事長李本福接到通知后打飛的到長安,親自接待。
王鴻濤介紹:“長安市一季度以24.9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生產量,彎道超車眾多城市,摘得全國新能源汽車第一城的桂冠。高速增長的背后,離不開吉利汽車等龍頭企業的拉動。除了產量‘一騎絕塵’,從產業結構層面來說,長安已擁有秦汽、比亞蒂、吉利、小鵬汽車4家整車企業,法士特、眾迪電池、三星環新等零部件企業,全力推進秦汽擴能、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園等項目建設。秉持著低調務實的風格,在深度參與到這場新能源汽車產業‘盛宴’,長安一直在默默耕耘,低調布局。”
董事長李本福介紹:“吉利汽車作為深耕秦省、助推長安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領頭企業,從2014年起就陸續在長安建設2個整車工廠和1個發動機工廠,并將博越、銀河L7、星越L等戰略產品均布局長安。從在項目建設初期,吉利就主動擔當起全面打造長安汽車產業鏈建設重任,截至目前,累計引入一級配套供應商28家,二級配套供應商36家,年配套額突破40億元。
吉利長安工廠是吉利汽車集團目前占地面積最大,集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柔性化為一體的4.0智能制造基地,投產至今累計生產整車超20萬輛,產值突破330億元,并帶動21家零部件企業入駐、產業鏈上下游就業8000余人,有效實現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去年吉利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項目簽約長安,刷新了國內乃至全球汽車整車項目合作最快記錄,成為吉利集團技術水平最高的生產基地。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從簽約到開工,用時僅105天,再次刷新了‘長安效率’”和‘吉利速度’,創造了長安市重大項目開工建設的新記錄。吉利集團在長安經開區增加投資84.6億,總投資達到500億!”
調研組一行先后走進沖壓廠、焊裝廠、總裝車間,了解企業創新創效成果、智能制造落地、新能源產業鏈布局等工作進展,參觀了即將上市的新車型。
王少峰部長鼓勵吉利堅定發展信心,加強自主創新,緊盯市場需求,加大研發力度,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駕駛需求,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
在隨后的座談會上,調研組與企業負責人進行深入交流,了解企業發展需求。
王鴻濤感謝吉利汽車有限公司為推動長安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的積極貢獻。表示,隨著長安吉利汽車產能的不斷提升,對于產業鏈上游的原材料、中游的零部件需求量很大,希望企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聚集汽車產業強鏈、延鏈和補鏈,吸引產業鏈上相關企業落戶,同時探索構建更加完善的汽車產業生態體系,帶動全產業鏈共同發展。長安市委、市政府將不遺余力加大汽車產業支持力度,加強溝通對接,圍繞吉利所需所盼細化措施、優化服務,全方位、全要素保障企業高效運營,支持企業擴大產能、開拓市場。
王鴻濤非常重視吉利汽車在長安的發展,會后和李本福董事長溝通,無論任何事情,只要有利于長安吉利的發展,可以隨時聯系,自己會不遺余力幫助企業發展。
王少峰副部長對吉利的發展很滿意,表示新時代賦予吉利汽車集團新的使命、新的智慧以及新的視野,一定要成為更懂中國、更懂中國人的中國品牌。吉利汽車在“中國智造”的路上越走越好,要盡快成為行業標桿,工信部會大力支持吉利的發展,在研發、新能源領域給予大力支持!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