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暴增的長安人口
人多是好事,但帶來的問題也不容忽視,比如新落戶人才的子女能否如愿入學,房子不夠住怎么辦,新增就業崗位數量是否與新落戶人才數相互匹配,能提供的就業崗位與新落戶人才的專業特長是否對口適應等。
瘋狂搶人令人歡欣鼓舞之余,不少有識之士也紛紛提醒“搶人容易留人難”,擔憂因為缺乏后續配套措施,最終功虧一簣。換言之,“搶人”不是一錘子買賣,花力氣引進來,更要留得住,用得好。
靠著天雷滾滾的“搶人”作戰,長安在2018年截止目前,搶到了600多萬人,堪稱“搶人”界的流氓,但是成績實實在在擺著,顯得有些用力過猛。但長安市今年的經濟發展一日千里,大項目頂天立地,小項目鋪天蓋地,世界500強、全國五百強企業發布局,形成了4條萬億級產業鏈,“新能源之都”的名頭已經打響,完全能實現人才“引進來”“消化掉”,把人才徹底留下來。從落戶率就可以看出,很多觀望者用不了多久也會做出正確的決定,王鴻濤有信心把他們全部留下來,正在憋著大招!
辦公室里,王鴻濤和市長胡昊、副書記鄭斌、副市長許正中談笑風生。
胡昊笑著說:“老許匯報落戶人數,我簡直驚呆了,咱們長安成超大城市了,人口達到了1600萬。長安的人口僅次于渝市、京城、滬市,排名全國第四!簡直難以想象呀,我當了快五年市長,從來沒有想象過長安竟然能達到如此規模,這是對長安最大的貢獻。書記,我由衷的對你表示佩服,腦袋決定口袋、思路決定出路,這句話說的太對了!聰明人都是比別人早一步學會思考的,在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中,學會積極思考,才能取得一番突出的成就!”
副書記鄭斌說:“長安能在一眾城市中突圍出來,‘搶’到幾百萬人才和人口,得益于書記戰略性決策,我們都是直接參與者、見證者!城市是人口集聚和產業集聚的結果,而產業集聚的實質還是建立在一定的人口數量的體現。人口數量不擴大不集聚,后續的各項產業集聚可能繼續下去嗎?產業不集聚,城市骨架不隨著人口規模逐漸拉大,城市規模不提升,城市有可能有大的發展嗎?所以城市的發展的前提,就是人口數量持續增加,人口數量決定了城市發展。
對于城市居民而言,城市規模的提升意味著社會經濟活躍度、就業機會、基礎設施的數量、文體娛樂的豐富性、醫療教育水平等各方面提高。
一句話,對于城市發展,人口規模是前提。但是達到一定的人口規模后,相適應的城市內部區域布局、城市空間利用效率以及城市形態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是我們下一步工作的重點,人來了,得留住,讓他們能在長安開開心心的干事創業!”
王鴻濤點了點頭,笑著說:“鄭書記的話沒錯,下一步,我覺得要分兩步走。第一,大力發展經濟,釋放5大萬億級產業鏈的動力,全方位提升長安市經濟體量,促進各行各業快速發展;第二,就是要提高城市的承載力和功能,改善民生。通俗的講,就是要提升長安人的幸福指數,真正達到老有所養、幼有所教、難有所助、病有所醫、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正好你們都在,我有個兩個想法,長安的經濟發展大體方向就這樣了,剩下的就是填充細節,依靠五大產業豐富、完善產業鏈,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下半年,我想搞兩項民生工程,醫療、教育!長安經濟飛速發展,必須要讓老百姓享受到發展帶來的紅利,否則,我們發展經濟有何意義?”
胡昊笑了笑,說道:“書記,我們私下都嘀咕,說你正憋大招,方向肯定是民生。市政府堅決支持,長安市財政前所未有的好轉,說句關起門的話,賬戶上趴著兩三百億沒處去,用來改善民生再好不過了。按照銀州市醫改行政,咱們長安要達到那個標準,也就是幾十億的事。記得書記上任時給我說,保證以后不會為資金發愁,現在看來好像真的實現了!”
王鴻濤繼續說:“其實,把教育和醫療搞好了,對‘招財引資’大有裨益,后顧之憂沒有了,大家就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生活上,創造的社會價值不可估量,是百益而無一害。還能增加群眾對政府的認同感、向心力,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我們何樂而不為?”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