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0章 常委會上的爭執
王鴻濤點評道:“秦省的經濟現在處于穩步上升階段,隨著萬億醫藥產業園區眾多企業的達產達效,和新能源汽車的興起,相信到了年底會有一波大的增長,GDP有望沖到第四名的歷史最好成績。而長安市已經在發力,第三季度結束后GDP達到16125億元,排名歷史性的闖到了全國第三,堪稱為‘奇跡’!值得高興的是,各市第三季度DDP增速均好于前兩個季度,都有明顯的增長,銀州正在向萬億GDP沖刺,一個市好不是好,全省都好才叫好。”
陸文華聽后感慨萬分,誠心誠意的表揚了省政府在經濟工作中付出的艱辛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會議的氛圍非常和諧。
王鴻濤投桃報李,順利通過了同州古城改造提升第二批2.8億元的專項資金。
可惜好景不長,在下一個議題中,兩大巨頭發生了激烈的爭執,是理念上的沖突,也是兩人關系惡化的分水嶺!
按照議程安排,副省長程堅匯報了關于在全省范圍內實施教育改革的實施方案,其中:“公參民”學校全面取締,公辦學校力量要全部退出;全面啟動“民轉公”工作,計劃于寒假完成任務50%以上,于2020年全面完成任務,原則上嚴格限制私立學校辦學。
程堅匯報完畢后,省委書記陸文華直接亮明態度,說道:“教育改革事關重大,需要深思熟慮,認真謀劃,我認為秦省目前的情況較為良好,沒必要如此大刀闊斧的給教育做‘外科手術’,其實涉及的面太廣、人太多,沒有上級的指導意見,萬一弄巧成拙,把好事辦成壞事,對秦省的教育產生不好的影響,我們承擔不起呀!”
隨著陸文華任職時間的增長,他累積了不少威望,畢竟是一把手,在政治上占據著天然的優勢,有權利對省政府的工作“指手畫腳”。
但是,教育改革是王鴻濤謀劃已久的工作,哪會因為誰的一句話便偃旗息鼓?
所以,在書記明確表態的情況下,王鴻濤說道:“陸書記,教育改革方案初稿是經省政府常務會審定通過的,是省政府集體意愿。‘民轉公’學校改制工作的開展,招生制度的不斷優化,都有利于緩解各大名校對優質生源的壟斷,這是實現教育資源平等化、均衡化供給的必經之路,也是未來教育行業發展的大趨勢。而且,7月,中央八部門發布了《關于規范公辦學校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的通知》,明確要求‘公參民’學校要徹底撤出,也對‘民轉公’工作提出了指導意見。
老百姓對教育的關注主要集中在教育質量、教育成本上,我們制定的教育改革方案重點就是雙減+民轉公、取消學科類輔導班,如此一來,家庭教育投入可以減少,讓教育回歸學校,讓優質教育回歸到免費義務教育,讓每一個家庭都有機會享受最好的教育模式,給普通老百姓孩子提供了一個接受優質教育的可能,這是全省人民群眾共同的心聲。民心所向,還請陸書記予以支持。”
合著你干的工作就是全省人民的心聲,我成了反動派?
陸文華有些生氣,語氣不善道:“這幾天省里傳的沸沸揚揚,鬧得人心惶惶,要知道‘公參民’‘民轉公’涉及到的學校足有上百所,涉及到的老師足有數萬,很多家長不理解,民辦學校為什么一定要轉公呢?民辦學校給學生們提供了更多的學位,這不算是給學生們接受教育的機會嗎?那么轉公的意義又是什么呢?”
王鴻濤直接打斷道:“民辦學校大多數都是帶著名校的影子,打著名校的借口吸引眾多學生和家長們的目光,但其實跟名校一點關系都沒有,所以學生和家長們都是被蒙在鼓里。民辦學校學費高昂,家長們要承受巨大的經濟負擔,所以一般的家庭根本就無法支撐學生完成學業。改革的原則是只要是符合條件的學校就能進行轉公,不符合條件的學校就要停止招生,而且轉公的學校不僅規范了收費標準,同時還增加了入學名額。”
陸文華反問:“那多余出來的幾萬名老師何去何從?如果是下崗,會造成非常惡劣的社會影響,剝奪了幾萬名高素質人才的就業機會,這是極不負責的行為。如果讓他們全部進去公辦學校,幾萬人的規模,就算每人每年財政投入10萬元,那也得好幾十億,為什么就不能讓社會解決這些問題,我們何必給自己增加負擔?再者,這些私立學校的老師收入不菲,轉公后收入下降一截,他們愿意嗎?制定政策要考慮到大多數人的利益,不要拍著腦袋決定!那是極不負責的行為!”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