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4章 一意孤行!
目前社會上留存著一股思潮,似乎認為大肆開發,充分發揮文物的價值,讓文物最大限度的發揮商業價值就是活起來。這種活起來的最直接表現就是大肆地對文物進行翻新改造,打著保護文物的旗號,“掛羊頭賣狗肉”,拆舊東西建假東西,這股風必須剎住。
讓文物活起來,首先要把文物保護好,其次用人文的、科學的手段,把文物的價值研究透、挖掘好,并形成文物的綜合價值;最后,把這些價值通過現代的科技手段分享給廣大群眾,讓他們了解文物背后隱藏的知識和奧秘。
理想狀態下,文物開發與保護應該齊頭并進,相得益彰。現實中,文物的保護與開發利用有時候是一種對立。這種對立的根源在于地方政府歷史觀的淡漠。有些建筑被拆了,重新修復的建筑粗制濫造,完全破壞了原有的歷史風貌,導致假貨泛濫。
王鴻濤調研結束后強調,文物的開發與保護應該把握度的原則。過分的商業化容易造成千篇一律的庸俗景觀,有種“新影視城”的感覺,失去同州古城應有的肌理,讓人感覺像新城又不是新城。另外,規劃很淺,視野很低的改造破壞了城市的格局,讓城市失去了特色,破壞了旅游中的和諧美。同州古城旅游的核心是文廟等在內的多處文物和成片的明清四合院以及四合院背后的人文生活氣息,大范圍的拆遷對韓城旅游而言實際上是一種傷害。
王鴻濤強調,古城的保護與開發應該讓政府部門、當地居民、社會團體和企業共同參與。其中政府作為管理主體,從全局角度做好統籌、協調和監督作用,居民是古城開發中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開發保護要兼顧居民的生活,盡量不要破壞古城的生活氣息;企業是古城保護中主要的參與實施者,主要為古城保護承擔資金、技術、設計以及后期運營方面的工作;社會團體作為第三方監督機構由多方面人員構成,比如文保單位、專家團隊、媒體等,其職責是建言獻策、進行監督。
王鴻濤要求,盡快組織專家團隊,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對古城改造提升進行重新規劃,形成保護和發展相得益彰的最優方案。
現在的媒體神通廣大,住建部的兩個通告發出不久,關于秦省的負面消息鋪天蓋地來了。
有媒體對當秦省兩個項目錯誤政績觀也進行了總結:
一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好高騖遠,嚴重脫離當地的實際。不按客觀規律辦事,不顧現實條件,沒有條件硬要創造條,根本不考慮地方長遠利益。
二是隨心所欲、為所欲為。部分領導造福一方的素質和能力配不上其所在的位置,工作不講大局,不認真貫徹執行上級的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在工作中做法簡單粗暴,不考慮過程,只追求他所謂的結果。
三是心浮氣躁、追名逐利。熱衷于擺花架子,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追求轟動效應,將地方的爛攤子甩給下一任,“功成必在我”的意識特別強烈。
綜合來看,秦省兩個看似毫無關聯的問題實則反映出一個問題,政績觀出現了偏差。同州市接連被通報,也暴露出一些領導干部政績觀存在的偏差。那些打著推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所謂‘大手筆’,有時候會引起群眾的誤解,任何政績觀都要能經受歷史和人民的檢驗。”
上級的通報本來就表明了高層的態度,再加上輿論的攻擊,明眼人都知道該迅速整改,但是陸文華書記一意孤行,在中紀委和住建部據理力爭,放不下的是心中那份執念。
搞工作,他干不過王鴻濤,只能另辟蹊徑。現在,陸文華滿腦子都是那幾個風水大師的謬論,有時候位高權威的領導、學者被洗腦后,情況更嚴重,因為他們手中掌握著權力和輿論的方向。
兩天后,陸文華書記返回秦省,第一時間去了同州市,調研“龍門”項目,當大家以為會大力整改時,沒想到陸書記帶著一個氣質獨特的中年人,在那指指畫畫了一下午,僅對“龍門”項目進行了微調。
王鴻濤聽到后,顯得有些無奈。這陸文華真是看不清形勢,都這般時候了還在一意孤行,想蒙混過關,他到底是圖啥!實在想不通。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