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走,京城就會兵力空虛。沈婳那個時候,曾經想過“趁虛而入”,去中州前,拐個彎兒,回京城轉一圈。哪怕不撈取什么好處,也能幫娘子兵們尋找家眷,并把人安全帶離京城。但,沈婳不想無端挑起戰事。她的道德底線告訴她:可以順勢而為,卻不能故意生事。徑縣、散關等地方,一次又一次的兵亂,沈婳都曾經參與其中。雖然她和姜硯池沒有惡意地針對誰,他們更多的還是搞陽謀。利弊都擺在明面上,至于如何選擇,則有自己做主。似乎,如此一來,沈婳就不用背負太重的道德枷鎖。但,事實卻是——權貴們為了一己私利,打來打去,最終受苦的卻是無辜的百姓。還有那些最底層的兵卒。他們不是因為“保家衛國”而犧牲,而是死在了權利傾軋之中。太不值了!沈婳親自在戰場參與了救援,直觀且深刻地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如果可以,她真的不想打仗。她更不想,也不能自已挑起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