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3章胡來
有的干部喜歡上班摸魚,不思進取,石云濤調整了一部分人,但是剩下的干部還有沒有摸魚的想法?
石云濤就得進行考核,不過一說到考核,可能就會有人造假,數字出官,官出數字的不少見。
石云濤是深知這一情況的,如果他不加核實,事后一定會是這樣的情況:某某鄉鎮引進項目一個,投資一個億,年創收能達到五千萬元。
看著這樣的數字,領導的臉上可能會露出燦爛的笑容,但是,這樣的數字真實不真實?真的投資一個億嗎?
如果到現場看一看,就能發覺一個億這個小目標投的也太容易了,就跟自己家里開銀行似的,用手一扒拉,這一個億就出去了。
哪有那么好的事,哪個沙比會輕易投資一個億?這一個億估計就是在他腦子里的一個小泡泡吧?
跟鄉鎮簽訂個協議,便是投資一個億了,不過這種情況取名為協議投資多少多少,然后最后一毛錢的投資都沒見,但是這絕對可以寫到報告里,證明招來項目了。
協議投資只是在紙面上,想說多少就是多少,反正就是簽個字的事,而有的確實投資了啊,至于投資多少,那就看外來投資的老板怎么說了。
有時候老板說少了,鄉鎮的領導就不高興,暗示可以多說一些,明明投資一百萬的,說成投資五百萬不好嗎?上面的領導不會過來查賬,看你實際投資了多少。
至于說投資后,產值多少,創收多少,這就更沒譜了,不全看投資老板怎么講了嗎?老板說投資后,年產值能達到一個億,那就是一個億,誰和他講這個理去?
石云濤這個老板,要求各個鄉鎮交cpi了,各個鄉鎮便是比較著急,想著怎么辦,沒有項目怎么辦啊?
其實石云濤并沒有逼他們要怎么樣,沒有項目,只要其他工作做的好也行,你社會治安搞好了,教育工作搞好了,與群眾的關系融洽了,也是工作成績啊。
就怕項目引不來,其它啥事也不干的情況。
李高明有壓力,到了最后,他想到了辭職,不想再待在黃敦鄉干了,能不能調到縣科協這種小單位當領導?
李高明想的很好,而且他的年齡也確實應當進城了,但是這次卻沒有讓他進城。
李高明便是去找李嫣然匯報自己的想法,之前他倒沒想著過來找李嫣然說這個事情。
李嫣然沒想到李高明這個時候提出要離開黃敦鄉,便讓他先回去,回頭再跟他講。
李高明走后,李嫣然就向石云濤作了匯報,石云濤得知后,眉頭便是緊皺,這個李高明,縣里頭剛推行末位淘汰制,他就要不想干了,這不是想檢驗一下縣里推行末位淘汰制的決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