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4章豬肉王
石云濤也不能苛求太多,其實幾千年來,人類就沒有多少變化,雖然科技確實是非古代可比,但人性啊,人的本質啊,與古代也沒有多少區別。
無論用人還是做事,離不開人性這個底層邏輯,而能讓人性有所進步的,只有靠思想,而且思想還需要物化才行,不能在嘴上說說,說完之后,不按所說的去做,那這思想就物化不了,也起不到作用。
比如說,一個人整天說要鍛煉身體,可他因為懶惰,并沒有去鍛煉,那么鍛煉身體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別人見了,受到的肯定是壞影響。
而如果一個人說到做到,真的每天去鍛煉,別人見了,就有可能跟著學習,漸漸形成大家都熱愛鍛煉的好習慣。
熱愛鍛煉這個思想和懶惰這個人性矛盾相互戰斗,最終誰勝利,就看誰的行動力強,行動力不強,那就要落敗。
而行動這個東西是即時性的,你今天行動了,不代表明天還會行動,所以熱愛鍛煉這個思想隨時都有可能落敗,要想不落敗,那就需要時時保持警惕,敏于行動,這個很難啊,一般人做不到。
所以說,想把一件事做好很難,但是想把一件事給敗壞了,那就太容易了。
因而做為領導者,豈能不時時刻刻警惕自己,讓自己能一直保持行動的能力,而不可有一日懈怠。
石云濤覺得自己現在就是要時刻保持行動力,古代人說的真好,敏于行,訥于言,說是最沒用的,最重要的是行動!
雖然公開考選不一定就能選出真正的人才,但起碼選出人才的幾率還是要大一些,那就選吧。
石云濤選人用人,打擊鄉鎮的惡人,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優化投資環境,市場經濟講究公平競爭,如果有一些壞人存在,公平競爭肯定是無法做到的。
而就在這時,石云濤收到了一份反映方口鎮一家生豬屠宰公司壟斷生豬屠宰市場的情況。
生豬屠宰此時是一門好生意,因為大家不可能不吃肉,而為了便于監管,縣里實行了定點屠宰制度,防止出現病豬死豬流入市場的情況。
說來這是好事,保證豬肉衛生嘛,可是好的想法不一定就能落實到位,因為這里面有利益。
有了利益便有了爭奪,這個時候,如果監管的人受到了腐蝕,那問題就來了。
原來縣里頭有兩個生豬屠宰點,一個在縣城東面,一個在縣城西面,此外,各個鄉鎮的食品站負責鄉鎮的生豬屠宰,但因為量少,可以忽略不計,大型的屠宰點只有兩處,就是在縣城里頭。
但成立不久,城東的那個就取消了,只剩下了城西這個,有人舉報,城東那個不是主動取消的,而是被動取消,有人不讓他干了,被迫關門。
而逼迫城東屠宰點關門的就是這個被人舉報的豬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