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0章分一杯羹
所以新農村改造之后,農村群眾就把積蓄掏干了,然后村里的書記賺了幾百萬,跑到城里買了房子。
村書記負責新村改造這個事,整個事情是鎮里頭主導的,有好多群眾不愿意拆遷,結果村里書記就找社會上的痞子進行強拆,農村老百姓有時膽小怕事,最后就被強拆了。
既然是為了改造新農村,就要站在農村群眾的立場上,去考慮如何改造,因為這不是農村群眾自發提出愿意改造,農村群眾見識水平不高,不愿意改造,但是如果鎮政府能夠站在農村群眾的角度上向群眾講清楚,確實是為了群眾的利益去改造,相信群眾會理解的。
而如果為了群眾利益去改造,那就要真心考慮到群眾的要求,把這里面的經濟賬算明白,不能經過一場新農村改造,農村群眾的錢包被掏空了,村書記的錢包卻鼓了起來,老百姓看到這種情況,會作何感想?
鎮里頭所做的工作有何意義?難道就是為了所謂的GDP?所謂的政績?
這名副縣長可能真的是考慮了自己所謂的政績,有了政績他才能升遷,至于農村群眾心里想什么,關他什么事?
有些事必須要有主政者一把手考慮到,否則下面那幫人,說不定就是吃在一起的人,村里的書記吃,鎮里難道就沒有人吃?
假設這名副縣長不吃,但如果他不考慮這些問題,沒人會幫他考慮這些問題,但有人可能會說,如果不讓村里書記賺錢,村書記就沒有工作積極性,就不想搞新農村改造了。
如果村書記不想搞,那為什么要農村群眾搞?
村書記因為賺不到錢便不想搞,說明鎮里所用非人,事情的敗壞都是從這種歪邏輯開始的,上面的政策對自己有利的就執行,對自己不利的便不執行或者敷衍執行,如果都這樣,那成什么了?
事后有農村群眾反映村書記的腐敗問題,最后卻不了了之。
而這名副縣長因為搞新農村改造有功提了副縣長。
石云濤沒接到這方面的反映,但是現在因為這名副縣長的表忠心行為,讓他注意到這名副縣長了。
石云濤下令讓市紀委調查這名副縣長,看他與王運坦之間的關系到底有多深。
這名副縣長以為他去安撫王運坦的家人沒人會知道,但實際上王運坦被帶走后,他家人的情況都在掌握之中,誰去與他的家人接觸都會知道。
市紀委一下去調查這名副縣長,有人知道后,便傳了開來,村里的群眾又去反映村里書記,順帶著把鎮里領導也給反映上了。
得知存在這種問題,市紀委的人就便去農村了解了情況,發現群眾反映的情況確實屬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