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節 原料充足
“這不奇怪。”凌子涵認真地說:“按照馬斯洛理論,生存是第一等級。吃飽穿暖之后,人類的需求也會變得比之前更高,更好。”
“我知道。這還用得著你說?”楊彥談興來了,他從上衣內袋里摸出一個精致的金屬扁酒壺,擰開瓶塞仰脖喝了一口,用手背擦抹著嘴角,意猶未盡地繼續道:“你沒看過流云城的原始資料,你根本不知道當初那些混蛋提出的要求有多么離譜。”
“液體栽培基地規模化啟用的第三年,也就是木薯食品大量供應的第二年,流云城里一些吃飽了沒事干的混蛋開始瞎比比了。也不知道他們是從哪兒搞到的所謂食品研究證明,居然要求城市管理局縮減每天供應的木薯食品份額,增加人均配給的奶制品、禽蛋、新鮮蔬菜、肉類,甚至果汁。”
凌子涵臉上的神情變得極其古怪。他手里握著筷子,近乎僵化的懸停在空中,在大腦深處極其艱難的思考并消化剛剛聽到的這些話。
肉類還可以理解。畢竟木薯從本質上來說屬于素食,無論營養還是口感,吃的時間長了都會感覺發膩,想要換換口味。
新鮮蔬菜這個也可以理解,人類本質上其實是素食動物,肉類只在日常食品當中作為必調劑與添加,并非完全意義上的必不可少。
禽蛋……這是個非常奢侈的笑話。荒野上有鳥,它們性情兇猛,想要吃到“蛋”這種美味的食物就必須用人命來填。至于流云城的禽類養殖場,據說是建城多年以后才出現,這與楊彥說的時間明顯對不上。
至于奶制品,在黑暗的地下世界相當于傳說級別的食物。不過人類群體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其本質總會變成權力與金錢交雜的精英化統治。所以牛奶就不要想了,飼養人,進而產出人乳產品的可能性還比較大。
凌子涵出身于荒野,雖然他失去了很多記憶,睡夢中經常“看”到很多似是而非,熟悉又陌生的模糊場景,但他對城市與聚居地的發展心中自有一套規劃,也有著非常清楚的認知。
現在的太陽城,某種程度上相當于楊彥所說的流云城初創時代。
凌子涵治下的民眾,也就是以前的三幫聯合幫眾,他們對于食物品質、口感、味道從不挑剔,基本上能吃就行。所以上次凌子涵帶回去大量木薯粉,太陽城的居民樂翻了天,感覺就像過年。人們對他的支持率也遠遠超過曾經的三位幫主,幾乎達到頂峰。
廖秋雖然只是副城主,但他的統治方法簡單又冷酷————所有人都必須老老實實服從命令,按照規矩干活。給你吃什么就是什么,沒得挑。如果唧唧歪歪生出別樣念頭,那就別怪老子不客氣,先削減你每天配給的食物數量,進而徹底剝奪配給,然后視情況嚴重程度,輕則攆出太陽城,重則當眾斬首,分尸分零件。
所以楊彥說的這些情況在凌子涵看來都可以理解,相應的解決方法也很多。
他注視著楊彥,緩緩地問:“提出要求的那些人后來怎么樣了?”
楊彥用勺子從土鍋了舀了一碗肉湯,慢慢地喝著:“領頭的被抓起來殺了,尸體的機械部分與生理部分被分割剝離。零件,也就是手腳殘肢,加上高清打印的死者照片,分別設置在城市的主要街口公開示眾。生物部分就交給聯合食品加工廠做成罐頭。”
凌子涵下意識地皺起眉頭:“為什么要這樣做?殺人不過頭點地,差不多就行了。這種搞法未免太變態了吧!”
“年輕人,性子別那么急躁,聽我把話說完你再發表議論。”楊彥頗有些不滿地瞟了他一樣,繼續道:“殺人是有原因的,而且在我看來,當時的城市管理局和集團勢力之所以這樣做也很合理。他們殺了五十多個領頭鬧事的,總共生產了三千個特制的肉罐頭,分發給差不多也是這個數字,參與鬧事并被抓起來的人,逼迫他們當場吃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