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死人坑
三奎立刻抬起手:“掌柜的。”
掌柜的問:“你也再來一碗?你是不要面啊你還是不要肉?”
三奎:“我要一盆,一盆面一盆肉。”
大奎在他腦殼上敲了一下:“那是兩盆!”
余百歲都看懵了。
葉無坷吃飽了之后問余百歲道:“那位徐公好像很得民心?我剛才看他進城的時候不少百姓夾道歡迎。”
余百歲想了想,有些為難。
“這怎么說呢?”
余百歲道:“不說其他,光說功績,大寧的百姓們能過上現在的好日子有一部分功勞是徐公的,田改,稅改,都是徐公帶著人仔仔細細研究出來,為了能更實際,他還親自到地方上明察暗訪了一年之久,然后才逐步推行各項改革。”
“比如田改之事,當初朝堂上的大人們想的是照搬楚時候的政令,畢竟楚國朝廷的政令不壞,只是到了地方上沒人執行罷了,可徐公一力阻止,他說哪怕照搬過來且執行的極好,百姓們也不會覺得大寧比楚國時候強多少,所以一定要改,而且一定要改的讓百姓對陛下無比敬重。”
“可是徐公的田改之策在朝廷里就阻礙重重,還是陛下始終站在徐公那邊,這才推行下去,一部分田地歸于百姓,按人口分得固定的田產,想多種就從官府手里的公田租,各家各戶按照人口分得的固定土地只收十分之一的田賦,而租種的公田則按照五分之一收取。”
余百歲看向葉無坷:“楚時候的政令雖然不壞可田產都在大戶手里,百姓們想要租種只能從大戶手里租,你知道楚時候租田要交給大戶的租子是多少嗎?也是五分之一......不過是百姓們留五分之一,八成的收成要交給大戶,你以為這就完了?并不是啊......八成的收成交給大戶,但田賦大戶還不承擔,百姓們還要用僅存的那兩成的收成去交朝廷的田賦,風調雨順的年景混個不餓死,萬一有天災......”
他緩緩吐出一口濁氣。
“你想想看,大寧才立國二十年,經歷過舊楚的一部分老人們還在呢,田改政令一頒布下去百姓們得高興成什么樣?而且原本歸于大戶和寺廟的那些田產被朝廷收公,就算是田賦比楚時候降低了那么多,可國庫每年的收成卻比楚時候高了很多倍。”
余百歲道:“再說這商稅,楚時候對于這樣的鋪子收稅是一刀切,不管你每年賺多少銀子,固定就要交那么多的商稅,徐公無數次走訪之后,與朝臣們商議商稅改革,按照商鋪每年收成來制定稅收,如果這家鋪子今年生意不好,按照收支比例來算盈利不夠稅收的起征,只要查實,還能減免。”
葉無坷聽到這點了點頭。
百姓們對這位徐公愛戴,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