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該是你考慮的事?
皇帝道:“明日朝會,這件事可以議一議,但議的不是該不該去。”
這話,已經定了事情的走向。
趙泛舟理解,但他身為臣子還是必須把他所思所想都如實說出來。
“黑武人是看準了大寧在對東北邊疆外動兵的時機,現在再回頭看,東韓人貌似傻乎乎的出兵渤海,也根本不是黑武人孤注一擲的押寶。”
“東疆的局面只是黑武人在給北疆的事做個鋪墊,打東韓不是什么大事,可打仗黑武人也擅長,他們知道該動如雷霆的,獅子撲兔也盡全力。”
“大寧調集北方戰兵去東疆,滅東韓只是開始,讓渤海重新穩定起來,替大寧做國門之外的屏障,就還需戰兵在渤海和東韓持續駐扎一陣子。”
“黑武人會打仗,所以算準了這一點,此時再把北疆的事拋出來,只等著大寧接招。”
趙泛舟一口氣說了這么多,再次看向皇帝。
“如果真的開戰就不是兩線打而是三線,黑武人能在東疆布局北疆布局當然也能在大寧西疆布局。”
趙泛舟道:“說不定,舊楚余孽也要出來作祟。”
皇帝笑了笑:“看的準。”
他問:“既然起因看得準,那也該看出結果。”
趙泛舟深吸一口氣后肅然說道:“這一局只要贏了,那可能會讓大寧迎來超過二十年的太平發展,南疆無需擔心,不管難不難只要贏了西北東三疆二十年無戰事。”
皇帝道:“這一步你就看錯了。”
趙泛舟微微一怔。
皇帝道:“大寧贏了這一局,下一局馬上就來,黑武人既然能促使大寧西北東三疆之外都出事,大寧又費勁力氣的把事都平了,那他們能沉得住氣不親自來試試?”
趙泛舟俯身:“是臣看的膚淺了。”
皇帝繼續說道:“用東疆的事牽扯大寧北方戰兵,再出事,要調兵最近的就是西北戰兵,那西北再出事呢?”
他看向趙泛舟,語氣依然平和的說道:“你看到了西北東三疆的戰事,然后就想著三疆都贏......黑武人最希望的,就是大寧這么想這么辦,大寧被黑武人的布局調動起來的越多,投入越大,黑武人越心滿意足。”
他的手指在桌子上輕輕敲擊了一下:“哪里需要三地皆勝?只要一個地方大寧贏的酣暢徹底,西域人會把刀子藏起來,換了上等的貨物和大筆的銀子來找大寧做生意。”
“黑武人愿意看到大寧在三地謀勝,那才是真的讓大寧國力消損的真正棋局。”
趙泛舟試探著問道:“西域人兩面三刀,若他們也覺得大寧在北疆戰事上投入巨大而無力顧及西疆,動兵的事,也難以預料。”
皇帝道:“朕剛才說了,就看北方怎么贏,酣暢徹底這四個字,你多想想。”
他看向趙泛舟道:“你是鴻臚寺卿,這事就該你多想,也該你最先去想,有些看起來兇險萬分的局,不一定是要開戰......大寧從來不怕打仗,但不打仗就贏到酣暢徹底的事難道大寧不喜歡?”
趙泛舟臉色變幻,他知道真正的考驗終于來了。
“鴻臚寺的人應該想著打仗的事,但鴻臚寺的人不該只想著打仗的事。”
皇帝道:“回去議吧。”
趙泛舟俯身:“臣告退。”
他知道陛下的話其實還能再多說幾句,陛下完全可以告訴他......想著打仗的有兵部有戶部甚至可以是工部,朕需要鴻臚寺天天想著怎么打仗嗎?
急匆匆回到鴻臚寺之后,趙泛舟直接去了關外月等人在議事的地方。
到了門口他沒有急著進去,而是側耳聽了一會兒。
“該備戰了,其實已經晚了!”
有人聲音中透著急切的說道:“這明顯就是三面合圍的局,現在就該從南方抽調戰兵往北,西北的兵抽調到北疆去,那西北再亂起來怎么辦?就得提前抽調南方的隊伍過來。”
另一人說道:“大寧這幾年國庫確實稍顯充裕了些,可你想過沒有,把南方的戰兵調往西北要花多少錢?不說這個,只說把西北的戰兵調到北疆要花多少錢?”
之前那人說道:“花多少錢,該打的仗還是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