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距尼格渡過符江已過了兩日,他沒有食物,累得精疲力盡。 …… 李瑕就站在宰豬頂上。 符江東岸的幾座高山上他都布置了瞭望塔,一直能都望到蒙軍的動向,設伏也很方便。 李瑕對房言楷所說的《孫子兵法》內容也有了些體會。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 因此哪怕是攻擊殘兵,他也先占據了高處,準備了擂木與滾石。 他默默站在那,計算著距離,看著尼格等人牽馬從山林間走了出來。 “動手。” 士卒們吆喝著,推下擂木。 “轟隆隆”的聲音響起,很快就傳來了驚呼。 緊接著是慘叫…… 李瑕看著這一幕,腦子里想的還是《孫子兵法》。 他以前覺得這些文言文很難懂、幾句話根本說不了什么,認為兵書未必有用。但經過房言楷一解釋,卻發現其實它們已把打仗的準則和框架說得清清楚楚。 而在親臨戰場之后,把經歷與這些相結合,李瑕竟有些豁然開朗之感。 “嘭”的一聲響,檑木砸在尼格頭上,他吼怒著,帶著不甘與憤怒。 李瑕目光看向尼格,心里想著“先勝而后戰”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