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遠隔重山
“你擋著我了?!?br/>
鄔通至死也沒有明白李瑕這句話的意思。
他半輩子享受著從五尺道往烏蒙部與大理販鹽走私帶來的利益,以為只要假意將這些利益讓出來就能保得一條命。
但李瑕只有踹倒他,才能望向五尺道的另一端……
~~
逶迤延伸的五尺道由四川通往云南,先是到了烏蒙部,即云南昭通;再往南,可到善闡府,既昆明;往西,便可到大理城。
大理城與善闡府之間,則是統矢府。
漢時,統矢府為益州郡所轄二十四縣之一;唐時,于此地設姚州;南詔國時,設弄棟府;大理時,沿襲這個地名,也叫“統矢府”,治所在姚城縣,即后世的姚安縣。
當年大理遭蒙軍攻伐,大將高泰禾戰死于麗江,宰相高泰祥退至統矢城,募兵勤王,三十七部酋長云集響應,血戰黑初山。
高泰祥兵敗被俘,寧死不降,引頸受戮。
大理皇帝段興智投降后,忽必烈大概是認為該讓大理人學學怎么做忠臣,讓姚樞給高泰祥之死添了幾筆。
比如,高泰祥死前大呼:“段運不回,天使其然,為臣隕首,吾事畢矣!”
忽必烈贊道:“此忠臣也!”
仿佛高氏抗蒙,是因為忠于段氏,而段氏歸蒙,乃天數使然。
段興智失去了大理皇氏最后的體面,作了蒙古的忠臣。大理人也看到了忠臣被禮葬,繼續為忠心而感動,只是換了忠心的對象。
高泰祥之子高瓊,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忽必烈寬恕了,他到哈拉和林覲見了蒙哥,之后被封在統矢城,也成了蒙臣。
簡單來說,蒙人告訴他“你父親已為段氏盡了忠,輪到你來為大蒙古國效忠了。”
如此,這套忠孝的理論得以自洽,念頭也就通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