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安寧
帥府后院。
“高姐姐,找到成例了。”
韓巧兒這般說了一句,捧著一本書,脆生生念起來。
“孝宗皇帝乾道八年,召頒武舉之法于四川,令四路帥臣、憲漕、知州軍監(jiān)、鈐轄、路分及寄居侍從以上,每舉各保一員,而興元府、利、閬、金、洋、階、成、西和、鳳州各保三員,較其藝能,命之以官而任使之。”
高明月看了一眼,先是拿出一張圖紙,核對了這些官名、地名,提筆標注好。
這是她給李瑕整理的各種資料,她最知道李瑕的習慣,不喜看那些繁瑣的文字,喜歡用圖紙記資料,以一目了然。
之后,她拿出稿紙,提筆開始擬奏疏。
案上還擺著李瑕給的一份名單,是他近期要舉薦的一批低階武職,從指揮到副統(tǒng)制數(shù)十人。
說起來是簡單的事,但寫在奏折上卻有極多需注意的。
如何措詞、如何不讓朝廷懷疑是在軍中安插私人、如何顯得恭謹……
余玠為何引起朝廷猜忌?
僅僅就只因為“凡有奏疏,詞氣不謹。”
要罷免一個蜀帥,這就夠了。
都不需太多的罪名,態(tài)度不夠恭敬,管你功勞再大,身死抄家而已。
這方面,呂文德是個反例,世人說他跋扈確是冤枉他了,連官家都評他“素負忠赤”,恭謹、赤誠。
李瑕則像余玠,傲上而不矜下,為帥之大忌。
他對寫奏折的行文是滿不在乎的態(tài)度,會了一句“頓首再拜”,每次都是“頓首再拜”,看著便覺敷衍。
李瑕亦沒心思學這些,因此奏疏如今已全交由高明月擬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