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志向
張弘道試圖去理解李瑕。
他在書房中坐了整整一夜,回想三年多以來的所有與李瑕有過的交集。之后,在地圖上推演。
當線索都拼湊起來,他也看清了李瑕的志向。
并不讓人驚訝。
出于對李瑕的看重,張弘道還認認真真地分析其人志向是否有實現的可能……
以史為鑒,趙宋有個宰相韓侘胄,曾參與政變,擁立宋寧宗,獨攬大權,之后試圖北伐。
黃金數萬兩為軍需,啟用了吳曦、蘇師旦、畢再遇、辛棄疾等人。
北伐才布署,便出現了內奸,金人秘密聯絡吳曦,吳曦割據四川叛宋降金,其余諸路宋軍大敗,金軍順勢反攻淮南。
韓侂胄還待再戰,宋廷中投降派已與金國議和,殺韓侂胄,函首安邊。
張弘道看來看去,拋卻韓侂胄北伐中準備倉卒、用人不當等種種失誤……宋軍這野戰實力也是完全拿不上臺面。
還有,宋人真有北伐之心嗎?
兵馬都未過淮河,韓侂胄便先挨了自己人兩刀……
再看如今之蒙古,哪怕四分五裂,也遠強過當年那“必亂必亡”之金國。
而趙宋之國力,已遠不如當年。
至于李瑕,若忠于宋,實力遠遠不及韓侂胄,只能與宋陪葬;若自立,實力遠不及吳曦,吳曦尚且知道歸附金國,李瑕卻不愿歸附蒙古?
再鑒當世,李璮久在山東經營,儲存糧草、截留鹽課、高價買馬,練精兵七萬,尚且不敢直接叛亂。
公允評說一句,李瑕能力再強,但勢力與任何世侯相比都不堪入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