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使者
近年所見,北人之間,不論是漢、契丹、女真、沙陀、鮮卑后裔,不論文武,只要通儒學者,都是在互相救贖。
如當年張文靜所言,她父親救了一個一個大儒,元好問、趙復、郝經、王鄂、敬鉉……這些大儒也努力保留著戰火中那一點可憐的文脈。
這點文脈太可憐,容不下北人勾心斗角。
看過廉希憲與許衡之間,再看賈似道與吳潛之間,已到白刃不相饒的地步。
“既是廉希憲讓你來的,若是為招降我,就請回吧。”
“并非是為招降閣下而來,而是……”
李瑕不給他作說客的機會,打斷道:“那是來向我求降?”
耶律有尚聞言微微一滯,道:“閣下兵入隴西,與民間秋毫無犯,可謂仁義之師。廉公深受感觸,欲與閣下約法三章。”
“戰又不戰,他未免啰嗦了。”
耶律有尚仿若未聞,道:“今雙方既以仁義之師戰于隴西,可否作個約定,萬一甘州、吐蕃等地蒙古叛軍來犯,宜立即停戰,共克外寇。”
李瑕問道:“阿里不哥?那到底是‘叛軍’還是‘外寇’?”
“于我等而言,阿里不哥是叛軍。與閣下而言,則是外寇。”
“廉希憲打得好算盤。”李瑕淡淡道:“怕阿里不哥由涇河而下,使關中不能全力對敵于我?但阿里不哥是你們的大敵,不是我的。”
“不錯。”耶律有尚坦然承認,道:“今閣下取隴西,廉公雖憂,然不怒。所慮者,阿里不哥也。”
“我何必管你們這些?”
“隴西以北,地勢平闊,閣下亦不可不防。”耶律有尚道:“在下斗膽多說一句,閣下嘗言‘阿里不哥誠慕漢家威儀’,此語極傷北人之心。”
“何必較真?阿里不哥既與忽必烈為敵,敵人的敵人也許就是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