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定計
兩人這一照面,寒暄的幾句中,彼此便看出了許多東西。
廉希憲為何歸順于李瑕?除了實力之外,李瑕的施政態度其實是比忽必烈更包容,眼光更深遠的。
眼下雖還未有個成形的新制,但廉希憲卻能從如“維吾兒”這個譯名等各種小事中感受到李瑕的理念。
哪怕就是為了青史留美名。
李曾伯也在反思。
大宋黨爭內斗確實是太久了,斗得久了,不自覺氣量便窄了。
不得不說,川陜風氣是不同。隴西這邊天高地廣,風景遼闊,這邊人也豪闊。
廉希憲在回回人里氣量不算大的,但比賈似道還是能容人得多……
“談公事吧,廉公今日來,為的是山東李璮之變?”
“是啊。”
“牽一發而動全身,誰能想到遠在東海之濱的一場變亂,還能干系到隴西時局?”
“李公夸張了。”廉希憲道:“不說蒙古,便是當年西遼國也是疆域廣袤,相比而言,山東到隴西這點路真不算遠。”
李曾伯頗覺沒面子。
作為宋臣,與人談疆域……沒甚意思。
“近來西北面常見蒙古探馬出沒。”李曾伯起身,指點起地圖,“觀蒙軍于會州、蘭州、至六盤山一帶動向,恐有南下之勢。”
“想來,既是為了牽制我們在關中的主力,使我們不能響應李璮……也是打算入境搶擄。”
“忽必烈既要平定李璮之亂,猶能抽得出兵力攻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