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破陣
被俘的一個半月間,他親眼看到李瑕安排好潼關防事后就火速西進,馬不停蹄從天水到鞏昌,追阿術到河州,再趕到高墌布防。
每日行軍六十里,兜兜轉轉兩千六百余里路途。
相比阿術,董文用確實沒能讓李瑕如此費心竭力,他沒阿術那么強的戰力,也沒那么大的破壞力。
他算是一個不錯的將軍,隨忽必烈征過大理、鄂州,能督運糧草,也能當先鋒破敵。
北地沒把文武分得太清,比起打仗,董文用更像是個文官,擅長教書和農事,他曾給忽必烈的兒子講經,任官河南之后,不打仗時主要做的便是興農勸耕之事。
因此,李瑕并未殺董文用,反而是有些招攬之意。
值此亂世,李瑕是否招攬一個人的標準非常簡單,只看對方是保民還是害民。
當然,這是他的原則,還得看對方愿不愿降。
董文用便不肯投降,反而常常出言不遜。
此時眼看劉金鎖的防線要被突破,他開口評點,語氣雖沒譏諷,但很誠懇地表示了看不起李瑕之意。
“看,你的北面防線要崩潰了,我雖厭惡阿術,但實話實說,你只怕要大敗了。”
過了一會,見沒人回答,董文用又繼續道:“莫說你今日要敗,便是能勝,以蒙古之強,絕非一次兩次的小勝即可削弱,草原上牧民不必訓練,招之即可成軍,大蒙古國疆域廣闊又有海納百川之量,能容漢、契丹、女真、色目人,須臾又可成軍……”
李瑕沒理他。
耳邊總有這樣吹噓外寇的言論,實在是討厭。
但強與弱的問題是最簡單的,不必多做爭論。
仗打完了自然有結果。
李瑕抬著望筒又望了一會,看到阿術把中軍押上去,不計傷亡地、完全攻破了劉金鎖的防線。
劉金鎖大敗,只能領兵向東北方向的淺水塬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