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秦腔
“越往西,越是胡化了啊。”
“蒙古之前并沒有怎么治理河湟,只當作牧馬之地,以及色目商旅往來的商埠。”
由此可以看出一點,蘭州這一帶差不多可以算是一個分界線。
或者說鞏昌汪家是一個緩沖,東南屬于忽必烈經略之地,行漢制、用漢法,勉勉強強算有些封建王朝的樣子。
而河湟、西涼這一帶,便屬于闊端的兀魯思。
兀魯思便是封地,是窩闊臺實封給闊端的地盤,不是只收些五戶絲,而是實封。
闊端不僅被稱為西涼王,也是庫滕汗。
他如果沒有早死,可以預見的是河西走廊這片土地或許會分裂成另一個汗國。
大漢建河西五郡以來的文明會被銷毀,這里將沒有文明,沒有秩序。
唯一的秩序就是驅奴制,蒙古貴族擁有無數驅口……
還好闊端死了。
也該死。
但邁進這個西涼王、庫滕汗的兀魯思之地,看著一片殘破景象,李瑕還是打心眼里對其人感到憎惡。
“蘭州很糟糕啊。”李曾伯感慨了一句,“與關中大不相同。”
“忽必烈也是剛得到西夏舊地,剛剛開始經營……”
話到這里,李瑕不得不承認忽必烈與蒙古舊貴族之間的不同。
忽必烈行漢法自有其必要性。蒙古人那一套野蠻、粗糙的舊制是行不通的,必定走向分崩離析。若不行漢化,也征服不了中原。
“西域諸王是在阿里不哥逃離哈拉和林之后才轉而支持忽必烈的。我們再往西打,面對的會是闊端留下的勢力,而忽必烈也才剛剛開始掌控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