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南線
他們這一批人,才是忽必烈真正的心腹。
這一戰,唆都的私心雜念比別人都小得多。
他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打下武關。
其實他早該打下武關了,蒙軍十日前就開始猛攻武關,但卻遭到了宋軍頑強的抵抗。
那一座關城,每次都看似馬上要被攻破,卻總是在每天的太陽落山之際還屹立不倒。
唆都思來想去,終于了有了辦法。
他命人去請來了董文蔚。
唆都是蒙古人,又是宿衛出身,其實與董文蔚地位相當,一個是蔡州守將、一個是棗陽守將。
事實上,唆都只有勇猛之名,根本還沒立下多少功勞,董文蔚反而已有不少功績……
~~
董文蔚是董俊次子,董文炳的二弟。
不得不說的是,董俊雖然死得早,卻留下了很多出色的兒子,或許也與董大哥的教導有關。
董文蔚從小就持重敦厚,沉默寡言,不事嬉戲。
他文武雙全,讀書刻苦,同時還善于騎射,膂力絕人。
性格上,他為人謙恭,與人交往不論貴賤長幼,待之毫無差異。每次作揖都要正容端禮,俯首幾至于地,徐徐起拱。
他隨忽必烈征過大理,之后駐于南陽一帶,筑多座城池與襄陽對壘。因他對民壯體恤,極得人心,有善治之稱。
蒙哥汗七年,塔察兒攻襄陽無功而返,唯有董文蔚領兵士一夜造橋,天亮渡江攻取樊城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