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農牧
其實宋的農牧業非常發達。
甚至南渡前的一些農具、書籍已經失傳了,可以預見若按歷史的走勢,其后百年間或許會有更多的農業技術失傳。
李瑕不由在想,若沒有被戰火打斷,若沒有逐漸腐朽,宋能否在農業上有質的突破。
類似于先有了英國農業革命、圈地運動,才有工業革命,而有了工業基礎,才能談其他。
民以食為天。
農業才是立國之根本。
李瑕雖不博學,但這畢竟是課本學過的東西,農業革命的內容無非是幾點。如,使用農耕工具,比如中國的犁;輪作制的推廣,以飼料作物取代土地休耕,有些飼料能增加土壤的肥力,又可喂養牲畜,而牲畜的糞便也繼續增加了土壤肥力;改良畜種,增長產量……
他認為這些方法適宜如今的關中。
長安在上千年的時間里作為天下都城,其實是不堪重負的。
歷代在此修建城池,營造宮殿,砍伐了大量樹木,水土流失嚴重,唐代人口不斷擴張以及唐末戰亂,土地失去肥力,耕地面積減少。
李瑕把王府從漢中遷到長安,稱王只兩個月,卻已有大量的官吏、士卒攜家帶口遷到長安。
以王都聚集人口的速度,也許兩三年后,長安又需要從川蜀運糧補給。
因此,保持農業迅速且可持續地發展,已成為李瑕立國后的第一要務。
今日臨安來的官員有兩個細節給了李瑕一些信心。
一是從陸秀夫身上他看到了趙氏的無能,哪怕如此,蒙古滅宋依舊顯得吃力;二是從奚季虎所說的情況看來,宋雖積弊叢生,但經濟科技確是蓬勃發展,只要有好的引導,假以時日,國力是有可能超過蒙古國的。
……
一行人圍著那耕牛討論之后,又去看新鑄的鐵犁百姓用得是否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