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 家族利益
三十年前滅金之戰,張柔攻入開封,取走《金實錄》及秘府圖書、并保護城中諸多大儒名宿北歸。
這些人如今幾乎都成了忽必烈的重臣。
且不提王鄂、郝經、趙復這些名滿天下的,隨便舉幾個例子便是戶部尚書兼翰林學士高夔、禮部尚書趙思文、尚書省令趙贄、翰林學士楊恕……
半個中原的士卿,皆受過張柔恩惠。
當年他是甘冒大罪保存北地文脈,但到如今,此舉也成就了他的聲望。
因此雖其女兒已嫁于李瑕,雖其有子投奔李瑕,但只要張柔沒明著叛亂,忽必烈都不能動他。
原本是這么想的。
原本,張柔覺得致仕了,忽必烈便不宜再追咎他,到此為止了。
但楊大淵之死,卻讓他心里一個激靈。
蒙古大汗、中原皇帝竟開始用這種暗殺的手段了……明面上不會對他這個功臣下手,暗地里呢?
君臣之前的信任瞬間變得薄弱起來。
倘若李瑕一聯絡,忽必烈就要逼張家子弟表明立場……這太讓張柔不安了。
他不是南邊那些忠君之臣,也不像年輕一輩那么崇敬忽必烈,在成吉思汗時期他就是蒙古漢軍首領之一,骨子里就覺得“若無我等中原世侯支持,拖雷一系能爭得大汗之位嗎?”
他是地方豪強,一輩子講究的就是擁兵自重、靠實力自保。
當信任變得薄弱,有人第一反應是爭取信任。地方豪強第一反應則是增強實力,保存退路。
哪怕這會讓信任更加薄弱。
做最壞的打算,一旦忽必烈要對張家動手,怎么辦?
張柔的親族勢力全都在保州,不可能棄之而去,張家不是十幾個人的張家,“張家”指的從來都是順天路保州近十萬軍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