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 曖昧
我不可能讓整個張家投靠我,忽必烈也攔不住張家有人傾向于我。這種分裂是注定的,誰都阻止不了。”
……
在漢中時,張弘范不肯出來相見,李瑕便知道再也別再招攬這個人。
在李瑕有實力打到河北之前,張弘范根本也沒得選,也沒必要投效李瑕,忽必烈更重用他、更信任他、給的也更多。
而在李瑕有實力打敗忽必烈之時,也就不需要他了。
因為那時要做的,該是削張家兵權。
到時張家不管剩下多少權力,也不可能分到張弘范頭上。好比開賭之前下了注,沒有開盤了之后還兩頭通吃的道理。
如果最后李瑕敗了,忽必烈不可能給最早叛逃的張五郎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甚至有可能是張九郎出手清理門戶。
反過來也是一樣的道理。
最先站出來表態的人,能占最大的利益,但同時也冒最大的風險。
總而言之,李瑕充分理解張弘范的立場,也做好殺他或被殺的準備。亂世之中,這都不算什么。
“說回張弘基。既然已有了張五郎、張九郎站出來擔風險,張家其余人便不必太賣命,最好的態度便是表面忠于忽必烈,但盡力不得罪我,這是立場。我不信張弘基會如你所言,策反俞德宸來刺殺我或刺探情報,這種反應太過激烈,不符合張家的利益……”
~~
保州城西有條河名“一畝泉河”,從西向東流過保州城。
當年張柔重筑保州城,引一畝泉河入城,既作防御,又給城中提供清流水源。
小河潺潺,河邊建了許多水車,用于灌溉農田,在秋日里構成了一副安寧祥和的景象。
張弘范沿河策馬而行,看著這般風景,原想賦詞一首,腦海中卻無端泛起一句“小橋流水人家”,因為一句詞不免又想到李瑕。
他搖頭苦笑,拉住韁繩,眺著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