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章 關(guān)中見聞
而他也沒有別的太多地方想去,每每喜歡到城外的龍首渠看人修渠的進展。偶爾也說些自己的看法。
雖然才剛來,但他仿佛已很習(xí)慣長安了。
守著氣節(jié)?還是多為民做事?如何選擇也愈發(fā)迷茫起來……
~~
&nbbsp; 兩日后,李瑕往涇陽縣巡視引涇渠口。郭弘敬便也跟在隊伍中。
他說不上來自己是何身份。說是俘虜,事實上沒有人輕賤于他;說是秦王連襟,其實他還未與張家二姐兒成婚。
若一定要說,郭弘敬發(fā)現(xiàn),關(guān)中諸人是以對待一個“水利大家”的態(tài)度在對待他,常稱他為“先生”。
這態(tài)度十分誠懇,因為關(guān)中確實缺他這樣的懂水利的。
隊伍在第一日行到了三原縣……次日,李瑕殺了個人。
當時三原縣衙大堂上擺開了公審,任由滿縣的百姓圍觀。
但主審人卻不是李瑕,李瑕只是從到到尾沉默著坐在公堂后面旁聽。
反而是郭弘敬有幸由俞德辰帶著看完了整場審訊。
是一場貪墨桉,三原縣令伙同下吏侵吞了修渠款二十八萬貫。
其實很乏味,大部分時候都是廉訪司的官員質(zhì)問,磨勘院的官員打著算盤核算,輿情司則把一個個犯官押上來押下去。
最后證據(jù)確鑿,把主犯斬首示眾,以儆效尤。
就這么稀疏平常的一樁桉子,但郭弘敬想了想,忽然發(fā)現(xiàn)大蒙古國或大元似乎從未懲治過貪官。
比如阿合馬貪婪若斯,其行徑卻被稱為“理財”。
這是漢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