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8章 番外 成長(五)
所以趙鳴鳴拍了拍弟弟的腦袋,“等我帶你去看沒有燈油的地方,哪怕你不用管這些事,你也不能學何不食肉糜的惠帝。”
民間發展迅速,趙含章君威深重,百姓信服,所以政策能入民間。
而招賢考和學堂結合,加上掃盲運動的開展,讓她能從民間源源不斷的汲取人才,使政策通過這些人才下到基層。
天下九州,如同她的手臂一樣運作起來,基礎建設快速鋪開,農業和手工業快速發展,百姓的日子比之從前好過很多。
至少絕大多數百姓心中是滿足的。
但這種對比是和從前最苦難的時候比,趙鳴鳴不理解,為什么要和最苦的時候比?
“應該和幸福的人比,最少也當與中平之人相比,當所有人與中平之人相比也覺得快樂幸福時,我等才算有所政績吧?”
老人就笑道:“人心欲壑難填,殿下怎么能以人心中的幸福來定政績呢?”
“那是因為你們以少數人定義了大多數百姓,”趙鳴鳴道:“有衣,有食,有居,不受饑寒,這是最基本的,有書可讀,老吾老,幼吾幼,這是第二層,能達到這一境界,便算是幸福了。”
“我阿娘說,她這一生,只要能達到第一層便算可以,而我要做的就是達到第二層。”
老人聽得心中激動,連忙道:“殿下,陛下已經達到了第二層,真的,如今民間學堂廣立,孩子們只要年滿七歲便可入學五年,每個孩子將來都會認字識數,已經是幼吾幼。”
去年,朝廷發布新的政令,義務教學由三年擴展到五年。
年滿七歲之后的孩童都必須入學五年學習,束脩和書費等全免。
老人覺得他們偉大的皇帝陛下早就達成了第二層,但趙鳴鳴知道還遠遠不夠。
她不止一次的在母親那里看到一些數據,她母親當時就指著那些數據和她道:“這一個個數字背后是一個個人,只要有一個數字在,就意味著還有一個人不能上學,不能從朝廷的公共事業里學到讓自己謀生的本事,這是不對的。”
“而有些人,還不在數字之中。”
母親告訴趙鳴鳴,國與民的關系猶如父母與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