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心照不宣
荀修和米策作為主將都被留了下來,不過他們的副將帶了一部分人回陳縣去了。
趙含章的命令不是集中下達,而是一個一個的分開下達,所以他們也不知道趙含章竟然調(diào)走了這么多人。
等知道的時候,已經(jīng)是快到作戰(zhàn)的時候了。
連內(nèi)部都如此,外部就更不得而知了。
趙含章特別雞賊,讓人埋鍋造飯時,一口鍋,旁邊要多壘兩個灶臺,也不必費很多柴火,就拿出兩根燒著的濕木頭放著,濃煙滾滾,讓人遠遠看著像是在做飯就行。
他們的營帳空了一大半,加上趙含章當初離開江邊時的那番話,外面盯著他們的兗州斥候一直認為他們是很多人擠一個營帳,見每天做飯的炊煙沒有少多少就沒有懷疑。
消息報回到茍晞處,茍晞卻盯著幾張紙上的信息蹙眉,那上面說,有幾條道路都有疑似大軍出沒的痕跡。
但看著似乎被人清掃過。
只要走過就必有痕跡,趙含章也知道這一點,也沒想著完全掃除痕跡,不過是想著,痕跡少一點兒,給出的信息就少,或許就有人沒注意到呢?
一開始斥候和茍晞的確是沒注意到,但茍晞看著遞回來的情報,總覺得趙含章過于謹慎,卻又不夠謹慎。
說她過于謹慎,是因為對方在防備東海王斥候時也在防備他的斥候,不許他的人過于靠近,為此幾次抓捕和軀干他的人;
不夠謹慎是因為,明明是對東海王行疑兵之計,她卻好似篤定東海王不會查到這里一樣,營帳一直佇立不動,不曾更換過。
趙含章:……當然不換了,她就五萬人不到在這兒,每天要折騰十六萬人的帳篷,她是有多閑得慌。
有這功夫去做別的事不好嗎?
比如見一見許昌里的官員,考核一下,該換的就換掉了。
和以前西平一個縣的縣令都要上報朝廷做主不同,現(xiàn)在趙含章?lián)Q郡守和太守都是自己做決定了,更不要說換個縣令。
不過她也不會隨便換官員,尤其是縣令這種直接管理者。
她能用的人還是少,所以只要為官者不觸及她的底線,她認為都可以調(diào)教和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