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放任
可惜時機已經失去,傅祗便建議皇帝掌握京城城門,然后緊閉城門,拒絕東海王入內。
皇帝猶豫起來,雖然他手上現在有兩萬兵馬,但京城里東海王留下的人更多,他不覺得自己的這點人能打得過他們,到時候……
這么一想,皇帝便膽怯了,于是什么都沒做,放任東海王回京,自然,重新擬好的旨意又被東海王攔下了。
笑話,皇帝要是封趙含章為豫州刺史,那才和趙含章打了一仗的他算什么?
于是,趙含章的正式冊封又沒了,在文武百官面前,她這個豫州刺史便名不正言不順,誰都能夠以討伐逆賊的名義討伐她。
不說其他州治的人,便是豫州內都有不少人蠢蠢欲動。
不過他們多數是有賊心而已,暫時還沒賊膽,畢竟趙含章可是能打敗匈奴的人。
但沒有正式冊封的弊端還是顯露了出來,除陳縣所在的梁國、趙氏掌握的汝南郡,沒了太守的汝陰郡,和曾經被她重點關照過的潁川郡外,其他郡國都不太聽她調令。
趙含章的命令下去,他們接了是接了,卻不遵從,而有的郡國,更是直接將她的公文退回,明目張膽的表示不服從。
趙含章收到退回來的公文,也不著急,丟在一旁后便專心在她已徹底掌握的四郡國里搞內政,哦,順便把還算聽話,又被夾在中間的南陽國給收服了。
曾經何刺史掌握的五郡國分別是梁國、汝南郡、汝陰郡、潁川郡和南陽國,而剩余的五郡國,都被其他勢力,尤其是茍晞給拉了過去。
雖然名義上屬于豫州,實際上卻是聽兗州調遣。
趙含章接手豫州后,一直在試探各郡國的意思,這會兒試探出來了。
何刺史沒有掌握到的郡國,她短期內休想掌握,而何刺史已經掌握到的郡國,她還得再收服收服。
其中一直偏安一隅,老實呆著的南陽國便進了趙含章的眼。
這個郡國有意思,何刺史下令各郡國支援陳縣,他也出兵了,卻只出少量兵馬,在后方打一下醬油,由一個偏將領命前來。
哦,南陽國是南陽王的封地來著。
趙含章這才想起這事兒來,難怪它一直這么游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