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5章 不拘身份
劉乂投降之后就遵旨帶著剩下的族人回了并州,為免匈奴士兵聚集在一處生亂,趙含章只放歸一些老兵和傷兵,其余士兵都分散開來,選定匈奴將領帶他們去并州屯田,修筑官道和挖建水渠。
匈奴人占領河西走廊后都是驅使漢人種地,自己圈地放牧,會種地的人寥寥無幾。
大概知道他們不擅長這些,趙含章遣送他們回并州時重新給他們劃了幾片區域,都是一半耕地,一半牧場。
她給家家戶戶分了田地和草地,容許他們放牧和種植,甚至從司農寺里派了不少人前去指點他們種地。
而被她分散的匈奴兵要么在并州境內剿匪,要么在那些新建的小部落邊修建官道和水渠,以及屯田。
她同樣派了司農寺的吏員前去指點他們種地。
一個指令一個步驟,種地要想種得出色很難,但種得一般還是很容易的,按照時令來,該耕地時耕地,該播種時播種,該上肥時上肥,她就不信他們種不出糧食來。
種出來的糧食是屬于軍隊的,修筑的溝渠大部分是附近的匈奴新部落使用,官道也都在匈奴部落之間,因此匈奴士兵們心中的怨氣在一日復一日的勞動中消散。
而且,趙含章還從趙家軍中選派了不少參將校尉過去教他們認漢字,這些參將先生們說了,“大將軍對爾等一視同仁,石將軍乃羯族人,羯族人都可在朝為官,爾等自然也可以。”
“只是你們不識漢字,還有的,連漢話都不會說,就算是有本事,大將軍不知,也用不上爾等。”參將道:“所以你們要好好的與我學,學會漢話,再學會常用的漢字,將來有機會便可大展身手,就算不能像石將軍一樣做一州刺史,在軍中當個軍官也是不錯的。”
匈奴士兵們頓時精神一振,都興奮起來,學了一段時間之后,有人膽子大起來,就問參將:“我家中實在是種不好地,我可不可以只要草地,不要耕地?”
參將自不能做主,只能上報。
同時,劉乂作為匈奴的新首領,也肩負著振興匈奴的重擔,他兩次向洛陽寫信,終于被允許進京。
于是劉乂就進京見趙含章了。
今年的糧食已經都收獲了,他統計了一下,即便有漢人老師指點,依舊有相當一部分的人怎么也學不會種地。
趙含章認為很簡單的按時令操作,他們也的確那么操作了,但種出來的糧食別說養活自己了,田租賦稅都交不齊。
幸虧今年趙含章沒有收足額的田租稅收,不然有的人家是真的需要借錢交稅了。
劉乂來找趙含章,希望她能容許這部分人將耕地換成草場,以放牧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