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盡力而為
而倉垣就在豫州境內,換了一個地點,但兜兜轉轉還是在豫州里,距離汝南郡還是很近。
茍晞為何那么堅持遷都豫州呢?
因為豫州為中原之中,都城在這里,四方來援都更迅速,更不要說豫州也一直是大晉的文化、經濟和政治中心。
洛陽就一直在豫州邊上,甚至它也一度屬于豫州。
皇帝也覺得倉垣好,但東海王不同意,認為他這是為了掙脫他的控制,而朝中公卿也有大半不同意。
上次離開洛陽是被裹挾著出城的,不得不出,再回來時,家中錢財盡失,有的連宅邸都被燒了,如今好不容易回歸正軌,他們自然不愿意再走一次。
趙仲輿見狀,便按下了心思,沒有上書提及此事。
趙銘盡人事,聽天命,他已經提了,趙仲輿是否上書,朝中諸公是否接受這個建議就不與他相干了。
他不是晉臣,看得開的很,所以信寫完就丟開手了,并不煩心。
趙含章也是,她已經盡了她目前能使出來的力,剩下的就看天意吧,她每天也很忙的呀,先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再說。
雖然孝期不用四處拜年,但趙含章依舊很忙,劉淵的匈奴軍就跟一柄利劍一樣懸在她的腦袋上,所以過完初三她就跑到軍營,哐哐哐的叫眾將士加緊訓練,“趕緊起來,都不用你們下地干活兒,訓練還不積極,匈奴軍要是再南下,你們就這么躺著讓他們砍嗎?”
把軍營鬧得雞飛狗跳,練得眾將士眼冒金星,趙含章也跟著累得不輕才回家。
她還不能休息,還得做教案,不錯,過完初七她就要去學堂里給孩子們上課了。
站在課堂上,低頭看著學堂里坐著的大小學生,年紀最大的一個是她軍營里的什長,二十三歲了,此時他正盤腿坐在最后面,和一群七歲到十二歲不等的孩子一起仰頭看著她。
趙含章嘖了一聲,干脆丟下手上的教案,問道:“為什么伱們會混在一個教室里?”
“軍中來學認字的不能單獨成一班,外頭年紀大的少年和青年不能獨成一班,年紀相仿的不能組成一班嗎?”
坐在一邊旁聽的趙程掀起眼皮看了她一眼后道:“分了,這些是因為成績不錯,所以得到的獎勵,也只有這一天而已,明天他們就各回各班,你今天就忍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