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4章 父子談心
傅宣:“你在尚書省一直做這樣的匠事嗎?”
傅庭涵:“差不多吧。”
“覺得高興嗎?”
傅庭涵道:“想出來的東西有用就很高興,沒有用心情就一般。”
“你從前只對《周易》有一些興趣,因此算學很好,倒不知你對工技也這樣喜歡和擅長。”傅宣扭頭看他,“我以為你會對儒與道更擅長,卻沒想你現在多鉆研墨家。”
傅庭涵:“墨家不好嗎?都是為民做事,有所成效就行。”
傅宣笑了笑道:“你從前可不是這么說的,你說兵墨法都為技,是手段,要治國,定亂世,就得從思想上改變,所以你鉆研儒道,想要尋求破解之法。”
“也是因為這個,你與你母親才有那么大的沖突。”
傅庭涵一愣,努力的在記憶里尋找,終于找到了他和弘農公主的爭吵畫面,雖然很模糊,但那一刻心里涌起的想法卻很清晰。
年輕,奮勇又心系家國的少年和母親表示,從儒家禮儀上來說,晉國得位不正,就不該存在,而它存在了,此為逆天而行,所以天下才大亂;
從道家的天道自然來說,晉國早應順應民意滅亡了,而正因為你們總是苦苦支撐它,它將滅不滅,這才讓百姓陷于長久的戰亂之中。
少年覺得,還不如直接給這個天下一撥大的,讓這腐朽的一切都滅亡,這才有可能新生。
當時,坐在皇位上的人還是弘農公主的親爹,傅長容的親外祖呢,八王之亂進行到了第十三年,東海王殺進京城,又死了一撥人,連帶著整個中原、雍州和司州都陷于戰亂之中。
傅長容只要上街就能看到餓死或者因為受傷而死的亂民,而出城,更是舉目餓殍,這讓從小飽讀詩書的少年心里怨恨透了大晉王朝,他實在找不到大晉繼續延續的理由。
他不像傅祗、趙長輿和王導等一眾成熟的人可以更大局的看待這個世界,傅祗他們向往的是和平,能夠不變革,能夠不再發生大戰的和平,為此,他們愿意忍受一些不公,愿為百姓撐著破傘前行。
他更激進和活潑,想要不破不立,將這腐朽的一切都埋了,重新再長起順應他心意和民意的朝廷,把那把破傘扯破踩在腳底,再重新做一把新傘。
哪怕在換下破傘,撐起新傘間的時間里會被淋濕,淋透,也會想著撐起新傘就好了,到時候可以慢慢的晾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