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3章 余崈
所以余崈拒絕了縣令,并帶著鄉親們提高產量,然后在差役上門催繳賦稅時幫助鄉親們瞞報出產,讓家家戶戶有了點存糧。
經年累月的積累,不僅在荒年中保護了一村一里的鄉親,還因為鄉親間互相聯親,一家幫助一家,竟庇護了周圍好幾個村鎮。
等到匈奴南下,各地烽煙狼起,他還預警了幾次戰禍,及時帶人躲到山里去,保住了大部分鄉親。
而等到趙含章平定匈奴,重新定都洛陽,他就和父兄道:“現在可以出仕了,天下應該安定了?!?br/>
他的父兄不想離開故土,余崈就道:“我們家在此名望太高,是好事,卻也是壞事,雖然繼續留下也可富足一生,但很難再進一步,還有可能與當地縣衙因利益起沖突。大將軍是個很有本事和心胸寬廣的人,但她手下的人未必有此心胸?!?br/>
對余崈的預見,余家父子都很信任,于是他們忍痛賣光了家中的田地房屋,舉家搬遷到了洛陽。
那一段時間是真的慌張害怕啊,他們第一次走那么遠的路,遠離家鄉,將身家性命都壓在了沒見過的趙含章身上……
好在老天保佑,借著余家的好名聲,又打著要去洛陽參加招賢考的理由,總算一路平安的到達洛陽,唉,就是路上遇到了兩次土匪,把他們帶的家資基本搶光。
這是不幸,幸運的是,那些土匪只敢搶劫財物,不敢傷人性命。
大將軍新頒的政令很有效,各個地方的將軍都熱衷剿匪,如果手上沒有人命官司,那可以當流民處置,直接落戶分田;
要是有人命官司,那輕則充軍為奴,重則砍頭,所以土匪們也很注意,能不殺人就不殺人。
余崈也覺得人命更重要,除了家中的書籍外,其余的,能保就保,不能保就爽快的丟棄,只要能保命就行。
如此,他們一家都安全到達洛陽,就是進城時,大家身上都差不多被搜刮干凈了,余家父子不是沒有懷疑過余崈的決定,但每每都在說出口前又重新拾起對他的信任,于是大家就這么莽撞的沖進了洛陽。
好在趙含章住在宮外,人也經常外出,又禮賢下士,聽說凡是給她投遞的文章,她都會看。
于是余崈就用他寫的一篇農學文章敲開了趙含章的大門,趙含章還特意抽了一個上午的時間見他,之后還親自將他引薦給傅庭涵。
然后就立即送他一套房子,給安家費,還在洛陽給他們登記落戶,給他們家按照新落戶的民分了田地,為了便于他們耕種,田地一半分在洛陽城內,一半在城外,還離得不遠。
除此外,她還讓他們家的孩子直接入學,因為余崈愿意去太學當農學博士,他名下還有一個恩蔭入太學的名額。
余崈立即把這個名額給了自己讀書還可以的大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