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4章 下注
該軟的時候不軟,該硬的時候不硬。
王敦本來就耿直兇橫,王應又是跋扈的人,這個時候關押王應,堅定以法理來懲治他才能震懾住王敦,也讓王氏的人知道瑯琊王不是可以輕易欺騙侮辱的。
等把案子查清,可以在王敦有功的時候放過王應,算他給王家人的恩典,到時候王導也不會再反對。
偏他查都沒查,只是王導出面就把王應放了,在王氏眼里,瑯琊王和紙糊的狼有什么區別?
果然,瑯琊王一放王應,以王氏為首的門閥豪族紛紛上書嚴懲劉隗,認為是他有意栽贓王應,不然,他為何要趁著王應醉酒,帶侍衛和刀劍去抓捕王應?
這就是故意引誘王應暴力反抗呀。
劉隗大怒,隨即上書請求瑯琊王嚴懲王敦、王廙等一系在外帶兵的王氏子弟,理由是,王廙連失五城,作戰不力,顯然沒有能力再鎮守武昌郡,應該革職查辦。
沒錯,就在他們打嘴炮的兩天時間里,王廙又丟了一座城,而劉隗也查到了不少這一次戰爭的信息。
劉隗還彈劾王敦排除異己,棄用周顗、戴淵等有才華的人,用王廙這樣的酒囊飯袋,企圖掩飾戰事,沒有第一時間上報……
劉隗一副對事不對人的表現,毫不在意自己這一年內也彈劾過周顗和戴淵。
而他這封彈劾書遞上后,的確贏得不少贊譽,瑯琊王最贊賞,別的條目先不說,王敦的確在排除異己。
當年他們剛南渡沒多久,王敦的勢力還沒那么大,瑯琊王還是很能說得上話的,他當即讓周顗去當武昌郡郡守,最后立個功,把王澄從荊州刺史的位置上擠下來。
周顗就去了,結果遇上巴蜀流民涌進荊州作亂,王澄打沒打過,帶著大軍跑了,大量亂民在武昌郡作亂,周顗去武昌郡的第三天就丟掉了所有城池。
周顗出逃時正好遇到王敦想去占荊州其他地盤,王敦就領著大軍過來幫忙,將武昌郡重新打下來。
當時便有大臣和王敦及瑯琊王說,“周顗才到武昌郡三日,未曾接手武昌就丟城,此非他過,應該將武昌郡再交給他。”
瑯琊王認為很對,這件事并不能表現出周顗的能力,畢竟他剛到武昌郡,地皮子都沒踩熱呢就遇到了這樣的事。
但是王敦就當沒聽見這話似的,不愿意還回武昌郡,直接越過瑯琊王和荊州刺史王澄,讓王廙出任武昌郡郡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