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9章 農業(一)
不過農業回報率低,就算十畝地只種壞一畝,損失也大于良種帶來的收益,所以大家都謹慎了許多,不像最開始那么追捧司農寺出品的良種了。
這次沈如輝進宮來就是抱怨的,順便來推銷一下他們新研究出來的洛陽南二號。
“認種良種的人少,臣等收集上來的數據就少了,研究的時限又被拉長,尤其是水稻,臣發現水稻的產量上升要比小麥高,可它的變化也大,偏洛陽一帶地區偏冷偏干,很多地方不適合種植水稻。”沈如輝想去荊楚,或者豫州南部做研究。
趙含章見他似乎對水稻很感興趣的樣子,問道:“沈愛卿現在專精水稻嗎?”
“倒也不是,不過覺得種植水稻也很有趣罷了,”沈如輝道:“寺中十個人有六個人跑去研究小麥,三個研究水稻,還有一個則是雜項,所以臣覺得研究小麥的人足夠多了。”
而且因為趙含章廣招賢士,哪怕是不識字的老農,只要有種植上好的見解,都可以到司農寺領一份俸祿,如今寺里可擠了不少人。
要不是沈如輝管理嚴格,一個司農寺的人都快趕上格物司的人多了,真是恐怖。
趙含章想了想,同意沈如輝在水稻種植期間去荊楚做試驗,卻不同意他長留,“朕會讓王儀風給你安排一塊試驗田,條件盡管提,你去時多帶上幾個人,讓他們記錄數據。”
她頓了頓后道:“荊楚一帶的確適合種植水稻,可南方有比荊楚更適合的地方,朕聽說,最南邊天氣炎熱,便是冬天都如春夏一般溫暖,那些地方可以一年種植兩季水稻。”
沈如輝最先想到的是,“土地肥力可以支撐嗎?”
趙含章笑了笑道:“添加肥料自然可以,我們是試驗田,求的是速度,肥足夠,不怕地力消失。民間可以自由選擇,我們的目標是提高畝產,而不是只求總的數量。”
沈如輝一聽還真是,開始在想更南的地方,憂愁道:“陛下說的難道是交州一帶?”
趙含章點頭,“交州,還有廣州合浦郡一帶,朱崖洲等都符合條件。”
沈如輝:“可那里瘴氣橫生,都是野人,臣去……”這不是要了他的老命嗎?
趙含章柔聲安撫他道:“愛卿先去荊楚試試,至于廣州和交州不急,趙申去了有一年余,朕相信,用不了多久司農寺就可以想去哪兒做試驗,便去哪兒做試驗。”
趙申不知道趙含章對他這么有信心,他此時剛翻過了一座山,隨行的士兵雙腿都有點打顫,這山太陡了……
向導站在一旁,嘲笑的看向趙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