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君心叵測!
“哼!但在大理寺與廷尉的結案書中說明,這伙賊人為屠殺御史臺,已準備了大約一年之久。也就是說,他們很早就已經在杏園中謀劃。那么,是誰準許他們私自進入杏園的?當時康兒健在,他為何絲毫沒有察覺?據朕所知,康兒與吳應雄的關系并不好,他是絕對不會允許吳應雄進入杏園的。”
皇帝臉色變得暗沉,忽然拋出了一個巨大的疑問,接道:“行兇者是如何在杏園建立據點,并私挖了無數密道,繼而殺人的?如此龐大而縝密的殺人謀劃,持續了一年之久,康兒居然毫無警覺。吳應雄這個主謀...如何做到的?”
聞言。
徐安想了想后,臉色驀然一變,趕緊回道:“陛下,這個...卑職暫且不知,仍需待查。”
而事實上,徐安并非不知,而是不能說!
首先,皇帝自己拋出了一個隱晦的信息點:先太子蕭爾康與首輔右相吳應雄的關系并不好,二人在朝堂上屬于對立一方。
換言之,蕭爾康的杏園是不可能給吳應雄進入的!
那么,吳應雄是主謀的話,他如何在杏園建立殺手基地?
也就是說,如果吳應雄進入杏園的先決條件被否決,那他就一定不是幕后主謀!
在這間隙之間。
徐安似乎在蕭無忌的話語中,聽出了一番別的意味。
皇帝...似乎在為吳應雄尋找脫罪的理由!
他指出蕭爾康與吳應雄關系不睦,吳應雄無法進入杏園,等同于知道了吳應雄被指認為主謀是一種栽贓!
但更加詭異的是,皇帝心中既已知道吳應雄是冤枉的,為何還要下旨拘禁他?
既然拘禁了,又為何要拋出他身上的疑點?
徐安自然是深知吳應雄并非主謀,之所以執意讓唐慕清先定他為主謀,除了表象證據指向吳應雄之外,也有借此拖延時間的想法。
皇帝此舉卻深有含義,他一面下旨緝拿吳應雄,一面又暗指吳應雄并非真正主謀,怕是有意要留下此人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