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棋局與棋手,孤家寡人...
換言之,此時徐安要是拒絕吳應雄的要求,便是站在四十萬兵馬對立面上,以他目前的能力完全無法抗衡。
徐安深明這點,此時即便還沒表態,當也知道最終無論如何都得點頭。
同時,也暴露出一點隱晦。
吳應雄與蕭爾康私下居然是一伙的,雖說表象證據說明...他們在一些關鍵事情上產生了某種分歧,但骨子里是在相互維護的。
蕭爾康在覆滅臺府,并構陷吳應雄時,施加的“罪證”太過明顯,暗藏漏洞,稍微有點資歷經驗的偵查員都能猜到他是被構陷的。
說明,蕭爾康構陷的動機...并不是要除去吳應雄,而是要隱藏他。
蕭爾康假死之后,吳應雄這塊“磨刀石”便無用了。
站在皇帝的角度,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是至理名言。
刀都沒了,那還要磨刀石來作甚?
蕭爾康似乎能預知到自己假死后,皇帝會第一時間除去吳應雄,因此先將之構陷其中,再由三司還其清白。
如此一來,即便吳應雄失去了相位和兵符,也不至于被人當作墊腳石。
而蕭爾康亦深知,吳應雄掌控六城兵馬根本用不著兵符,他的人在就足夠了。
他的人,豈非就是最完美的“兵符”?
在整起案件當中,大致的案情脈絡和行兇手法都已清晰,唯獨蕭爾康和吳應雄這兩個“主謀”的作案動機未明。
這個動機,是否與當年徐氏的“敬遠案”有關,也仍未確定。
但可以確定的是,蕭爾康和吳應雄二人是知道一切的。
或許只有先順從吳應雄的意思,將最終主謀推到他身上,暫保蕭爾康,才可得到所謂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