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謝清池施展的小小離間計
燕王將信將疑,他知道謝清池勇猛,但那羌族人能在區區一年之內吞并周邊十數個小國,可見其戰斗力之強悍。
加之朝堂上的主和派一直極力勸說,說主動挑釁羌奴人實在不是明智之舉。
謝清池站出來,嗤笑,“那羌奴人野心勃勃,一旦將草原完全吞并,下一個遭殃的就是與草原僅一山之隔的燕國,到那時,羌奴人已經擁有整個草原所有的領土,他們的騎兵只會比現在更厲害,戰斗力只會比現在更強悍,我們又拿什么與之抗衡?”
“到那時,羌奴人兵臨城下,就要勞煩各位主和的大人們在城門外,用你們的三寸不爛之舌去同那羌奴王好好商議,叫他高抬貴手,放過我們,你們看羌奴王答應不答應?”
一番話說得在場的主和派們面色鐵青,雖然不服氣,但謝清池說得確實有道理,依照羌奴人的行事作風,這等事情確實有可能在不久之后發生。
朝堂上一時鴉雀無聲,燕王卻在此時做出了決定,他給了謝清池二十萬精兵,讓他務必挫挫那羌奴王的銳氣,叫他們知道燕國是他們惹不起的國家。
這一次,無人敢站出來反對。
謝清池帶著那二十萬精兵,一路北上,到了燕國與草原的邊境安營扎寨,也就是現在謝清池在山城郊野駐扎的軍營。
燕王原本以為謝清池會馬不停蹄地帶兵直奔羌奴王的王庭,一舉攻下王庭,打得羌奴人措手不及,畢竟他派出去的精兵,足足比羌奴人的軍隊多了一倍之多。
看得出來,燕王對自己的精兵是何等的自信。
謝清池就沒有那么自信了。
雖然他們這邊人數占優勢,燕地境內,精兵強將多適于陸地作戰,他們的步兵戰斗力可謂一絕,但受地形影響,燕國的軍隊馬上作戰的經驗十分有限。
羌奴人則不同,他們從小在馬背上長大,毫不夸張地說,幾乎吃喝睡可以全部在馬背上解決,所以他們尤其擅長馬上作戰。
這等優勢在視野開闊的草原上幾乎是無敵的存在。
若他們主動去羌奴人的王庭,那這場仗勢必會在草原上展開,他們的馬匹不如人家精良,騎兵的戰力也不如人家強悍,就這樣沖過去,完全是送死。
燕王只看到了二者人數上的差距,卻忘了他們戰力和裝備上的差距。
謝清池打算避開與羌奴人的正面沖突,若真要開戰,也要將他們引到他們燕國人熟悉擅長的陸地上來,盡量避開草原。
于是,謝清池先找燕王要了幾個文臣,也就是當初在朝廷上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勸說燕王主和的那些人,燕王不懂謝清池賣的什么關子,卻還是批準了,如今與羌奴人的大戰,可全都指著謝清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