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交流與體會
臨走時,厲元朗不忘叮囑何貴,盡早啟動中光村委會罷免杜民的程序,選舉新的村委會主任時通知他,到時候他一定來參加。
望著中巴車逐漸遠去,何貴終于松了一口氣。
不過一想到厲元朗留下的那句話,他一刻不敢耽擱,趕忙回到辦公室,去完成厲元朗布置的任務了。
因為自己關鍵時刻腦袋短路,已經給厲元朗留下不好印象,還不趁此機會挽回,會挽回,能挽回一點是一點。
路上,厲元朗把王中秋叫到跟前,和他聊起了多山鄉。
王中秋的家就在多山鄉下面的王家崗村,距離鄉上不到十里地,他父母和哥哥目前還住在村子里。
據王中秋講,多山鄉和永年鄉差不多,各個村子情況基本一致,冬天村里很少有人住,大多都搬走了。
就拿他們王家崗來說,剩下的不足三分之一,多以老人為主。
還是那句話,就是因為窮。
本地經濟發展不起來,導致人口大量流失。
要是經濟好了,誰愿意舍家撇業去外地謀生呢?
張忠強補充說:“這樣的情況開春會好一些,還有不少沒有把土地租出去的農民,夏天會回來種地的,村里的人自然就多了。”
厲元朗點頭分析道:“這些應該是土地比較多,或者還對種地有信心的農民,我們可以制定政策支持他們。”
“而且,對于農村合作社也要大力普及,正所謂五根手指才能形成拳頭,才會更有力量。”
“如果把所有土地合在一處,用大型機械耕種,不僅省去人工成本,還能提高產量,這和我們國家制定新的農村政策相輔相成。”
張忠強同意厲元朗的說法,不過他也產生疑問,“目前看來,農業社還難以讓廣大農民接受。我們以前曾經辦過農業社,結果弄來弄去成了大鍋飯形式,干多干少一個樣,這是農民排斥的最根本原因。”
“也不一定全是這方面的問題。”厲元朗說:“我認為還是思想觀念轉變的原因。這就需要我們政府部門多宣傳,多普及。最好是找出一兩家成功樣板,讓農民切身實際的看到,農業合作社的好處,真正賺到錢,這才是關鍵。”
農業局的領導說,他們已經聯系農廣校,以后會在這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讓更多的農民在此學到專業知識,提高種地的科學化和系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