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3章 解疑釋惑
宗旨是,天生地、地生水、水生人。人有三修,修天、修地、修水。
修水,養人性;修地,養心性;修天,養悟性。
說白了,人先要修養品格,再修養良心,直到修養思想的最高境界,才算修煉成真。
說實話,厲元朗聽得云山霧罩。
不過令他擔憂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三生教,傳播一個月,竟然有五千人信仰,發展如此迅速,不能不引起重視。
佛教協會會長覺安大師,是若州寶善寺住持。
厲元朗利用下午難得空閑時間,和統戰部長連云一起,驅車五十公里,來到位于紫仙山下的寶善寺。
由于事先聯系好,厲元朗和連云的兩輛紅旗轎車停在寺院門前的停車場時,覺安主持率領寺院一干人等,迎上前來。
覺安大師今年七十來歲,個子不高,偏瘦,精神頭十足,說話氣若洪鐘。
“歡迎厲書記、連部長光臨寺院指導。”
覺安大師是若州佛教協會會長,官面上經歷多了,說話自然帶有濃烈的政治色彩。
“大師客氣。”厲元朗謙虛說:“指導談不上,我和連部長看望大家,共同交流。”
禮讓厲元朗他們走進寺廟。
寶善寺占地面積近十八萬平方米,建筑面積兩萬平方米,距今有一千多年歷史。
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等。
兩旁有鐘鼓樓、禪堂、客堂、庫房。
寺前有放生池,整座寺院氣勢宏偉,錯落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