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王爺的大舅子
鄭氏扶著祖母,由著婆婆將孩子們都領去了旁處,留下謝秉文和祖父說話。
“孫兒本想這幾日就回杭州,祖父怎來長安了?”
不僅來了,還攜家帶口,謝家人全部都到了。
謝老太爺神色有些沉重,問道:
“老夫問你,可是謝家跟朝廷起了什么沖突?”
“并未,祖父何出此言?”
“那就奇了怪了,一月前,朝廷的旨意送達到杭州,接我們謝家入長安,明旨明文,謝家也不得反抗,只能收拾行囊入京了。”
謝秉文微微皺眉,想到一個月前,正是小妹出海的消息傳入朝廷的時候。
這與其說是朝廷的旨意,倒不如說是陸修齊的意思,陸修齊接謝家人入京是為何?
“祖父稍安勿躁,待孫兒回頭探探口風之后再做商議。”
眼下也只能如此了。
-
此時的謝清宴,孤身一船渡河,帶著朝廷的意思,跟起義軍商量招安的事情。
起義軍大多數是豫州的,背土離鄉誰也不好受。
謝清宴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加上他深知民生疾苦,更能從他們的感受去商議,一時間,起義軍中許多的將領都動搖了。
自從周戈淵走后,王二狗帶著的起義軍就陷入了僵局,雖然不至于全軍落敗,但是贏得時候也不多。
王二狗想起王爺最開始說過等待招安是最好的結果,對于跟隨自己起義的鄉親來說,他們回去有地種,有飯吃,不用再將腦袋別再腰上,過提心吊膽的日子了。
還有這些混出來的將領,也都能得到朝廷封賞的一官半職,也算是以后有了著落。
怎么看都是好事一樁。
王二狗猶豫不定,最后去了一封信給在太原郡的長寧長風兄弟,問問他們的意見。
而這段時間,冀州的起義軍紛紛人心浮動。
不為其他,因為前來招安的人是謝清宴。
謝家人在去年大災中對豫州的所作所為,老百姓都有目共睹。
便是他們做了朝廷的叛軍,對于這個為豫州做好事的謝大人,他們也都奉若神明。
王二狗沒等到回信的時候,手下的一部分將領,便率著自己的鄉眾來到帳前,商議招安一事。
王二狗知道謝清宴在民眾中的威望,猶豫再三,在手下將領的催促下,決定接受朝廷的招安了。
這個謝清宴也是王爺的大舅子,也算是可以信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