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氣氛融洽
祝卿安并未回避,坦然答道:“陛下明鑒,民女確已被祝家逐出家門,與祝家斷絕了一切往來。如今,民女獨自居住在外。”
“這究竟是為何?”皇帝疑惑地皺起了眉頭。
祝卿安微微低頭:“皇上,民女斗膽,懇請您先恕民女無禮之罪。”
皇帝眉頭微挑,語氣卻帶著寬容:“朕赦你無罪,你盡管直言無妨。”
在皇帝的恩準之下,祝卿安深吸了一口氣,開始緩緩道來:“前幾日,祝國公有意將小女進獻給謝都督,然民女不愿。祝國公因此心生不滿,幸得謝都督出面為民女解圍。后來,在佳成郡主舉辦的賞蓮游湖會上,民女僥幸拔得頭籌,這原本應是祝二小姐的,祝二小姐因此心生嫉妒,無端指責小女苛待于她,甚至阻擾她與文王交往,強逼她接下賜婚文王的圣旨。民女不服,出言辯解幾句,怎奈祝國公本就偏愛二小姐,因此對民女心生芥蒂。”
祝書瑤指責祝卿安擅自更改賜婚人選的風波,在楚皇那里早已不是秘密。那時楚文軒親自入宮,為祝書瑤求得了寬恕。他坦言,自己與祝家二小姐早已互生情愫,而祝家大小姐雖為嫡出,卻性格內向木訥,不通人情世故,難以勝任文王妃的位子。楚皇聽了楚文軒的陳述,心中雖有不滿,但也覺得情有可原,便選擇了沉默,讓這樁本可能掀起波瀾的婚事,就這樣悄然平息。
對于楚皇而言,楚文軒的婚事并無太多挑剔,唯有一條——新娘子必須端莊賢淑,能鎮得住王府那尊貴之地,為楚文軒筑起堅實的后盾。祝家大小姐的名聲在外,確實有些瑕疵。在楚文軒提及此事后,楚皇特地派人四處打探,得來的消息皆是如出一轍。于是,楚皇心中便有了決斷。
楚皇只知道祝家大小姐,卻不知祝卿安便是祝家大小姐,更不知祝卿安的母親是徐清婉,畢竟一國之君,每日操心的都是國家大事,日理萬機,自然無暇顧及大臣家中的瑣碎事務。
此刻,楚皇眼前站著的女子,她不卑不亢,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誠懇,舉止間流露出優雅與得體。楚皇便知道自己的兒子真是眼拙至極,棄了這么一顆明珠。
\"你現今住在何處?你母親的嫁妝,是否已回歸你手?朕愿為你主持公道,解決此事。\"楚皇并未深究祝書瑤之事,而是直接詢問。
祝卿安微微頷首,回答道:\"幸得馮閣老與謝都督等人的鼎力相助,母親的嫁妝已全部追回。\"她深知楚皇未必會對祝家加以嚴懲,但此事原委仍需向楚皇闡明,以免日后在她有所行動時,被誤解為大逆不道。
楚皇終于切入正題,他瞇起雙眼,目光銳利地審視著祝卿安:“謝景庭為何會幫助你?據朕所知,謝景庭并非樂于助人之輩。”
祝卿安并未露出絲毫怯意,她神色自若,坦然回應:“謝都督年少時曾在歸一書院求學,那時民女也恰好在書院中,便逐漸熟識起來。再次相遇時,謝都督念及外祖父昔日對他的恩情,便對民女多有幫助,以作回報。”
\"哦?\"楚皇微微挑起眉梢,似乎對祝卿安的回答頗感意外。\"竟然是因為這個原因。\"他的語氣中帶著幾分驚訝,幾分深思。祝卿安的神色和語氣都顯得那么真誠,那份坦蕩與堅定,讓楚皇不由自主地信了幾分。回想方才祝卿安對自己的直言不諱,楚皇心中的疑慮逐漸消散。
在今日之前,楚皇原打算將祝卿安禁錮于深宮之中,作為牽制謝景庭的一枚棋子。然而,方才初見祝卿安之時,楚皇誤以為謝景庭打探自己過往的事情,而特意送來的一位與徐清婉神似的女子,意圖迷惑自己。那一刻,楚皇心中已生起了殺意。
直至祝卿安坦誠地揭露了自己的真實身份,楚皇心中的戒備才如冰雪消融,徹底放下。對于祝卿安,楚皇不禁產生了一種愛屋及烏的情感,仿佛在她的身上看到了某種令人心動的、與徐清婉相似的特質。
\"坐下說話吧。\"楚皇一揮袖,示意祝卿安在旁邊的椅子上坐下,同時不忘吩咐準備茶水。
殿外,德全一直豎起耳朵,小心翼翼地聽著里面的動靜。聽到楚皇的命令,他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