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新年朝會
“一個小馬屁精!”李隆基呵呵笑了起來。
“還有陛下賜的十件寶物他不要!”
李隆基倒有點意外,“為什么?”
“他說藏寶中有王羲之的《葬貼》,若不拿,他不甘心,若拿了,陛下又不甘心,所以他索性都不要,陛下,這孩子能成大器?。 ?br/>
李隆基瞇眼笑了起來,這孩子確實有大智慧,很會說話,明明自己是奪財,卻被他說成了求雅。
李隆基翻到書畫目錄,第一幅就是王羲之《葬貼》原件,它原本是武則天收藏,后來又賜給了寵臣張易之,張易之被殺后,這幅書法至寶沒有找到,流落民間,開元二十六年,被李林甫以千金購得,藏入攬翠閣中。
李隆基早就盯上這件寶貝,既然李鄴沒有鉆空子把它拿走,大方地留給自己,李隆基也不得不有所表示。
他笑了笑道:“這孩子如此善解圣意,這樣吧!朕給他實封,西域諸國,他可任取一城為食邑?!?br/>
中唐的爵位說值錢也值錢,說不值錢也確實一文不值,起因就是唐中宗李顯的濫封爵位,異姓王一大堆,三公四爵更是多如牛毛,雖然經過李旦和李隆基的大力整頓,但有爵位者還是很多,使爵位含金量大大降低。
爵位在平民百姓眼中很尊貴,但在高官眼中又不值一提,事實上,朝野早就公認,官比爵重要。
爵位是否值錢主要還是在于是否實封,如果封爵旨意中只提爵位,不提食邑,或者只提食邑若干,這就表示是虛封。
實封就不得了,唐朝規定親王食邑一萬戶,郡王食邑五千戶,國公食邑三千戶等等。
當然,這只是上限,實際上不可能真給你這么多,比如張九齡在開元二十二年被封始興縣伯爵,被實封四百戶食邑。
而伯爵的食邑按規定是七百戶,張九齡只得到四百戶,說明七百戶只是上限,沒說一定要給你七百戶。
所以,李隆基說西域諸國眾多,李鄴可任取一城為食邑,這句話就很有一點意味深長的意思。
天子當然不會胡亂開口,就看李鄴怎么去理解這句話的深意。
簡單說就是,你要想得到天子賞賜的食邑,首先就得滅國,化國為州,化城為縣,最后才能化縣為食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