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一章 力
“拳法,擒拿手,點穴……”魏潰的心中在盤算著芮無勛已經暴露出來的招式。
“通背拳應該是胡圣的胡家通背拳,擒拿功夫則是拈花鐵手,與點穴同源,這是一種專精于近身纏斗的功夫……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兒鞭法的影子?“與此同時,臺下也有一個見多識廣之人分析道。
兩人對芮無勛的分析與了解高下立判,不難看出,魏潰的弱點……已經開始展現出來。
他是一個長于行伍、從底層小兵一直干到先鋒大將的軍官,戰斗經驗比之一般的江湖中人更加豐富,這得益于天狼軍中殘酷的實戰訓練、以及親身在戰場上的玩命沖陣。
然,能去提著腦袋在邊疆和外族打仗的人,鮮有武功傍身之人,大多都是參軍后由軍隊統一傳授武藝,雖然其中各類項目也不少,但一來十分駁雜,拳腳兵擊騎射列陣等多而不精,二來軍中教習的都是些十分平庸的武術,至于這些武術適不適合你、你能練到什么程度——基本就只能看你個人的天賦和努力了。
而軍人去跑江湖,尤其還是在這群英薈萃集結的場所里,就不可避免地會陷入一種劣勢——他們對于武功的了解、無論是項目還是類型,都太過稀少了。雖然就算是江湖人士也不可能對所有的武功都有所涉獵,但交游廣闊的總歸能知道個七七八八。
當然了,武功這種事兒,并不是說你對它有所了解,就有辦法能破解的了的——就按目前芮無勛所展示的這幾種武功來說,都并非是什么了不得的上等武功,其中也就那鞭法值得人高看一眼,其余的都是些尋常功夫,就比方說那胡家通背拳,是芮無勛之父在其幼年時期武術啟蒙時所傳授,在南海一代不少武師都是教這個的。
真正強的,也不一定是武功,還是武功的使用者,眼下,這個強到很難破解的家伙,正是魏潰面前的芮無勛。
武功被創造出來的原始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更快、更有效率的殺人,所以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都基于對手是一個正常體型的人,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用。
但芮無勛并非常人,有些可以攻擊到常人要害的招式對他來說不痛不癢,有些可以見招拆招的場合則會被他那雙長臂生生攪亂。
總之,這種身體上的先天優勢是別人無法企及也模仿不來的,和魏潰的神力剛體差不多,都是頂級的根骨。
那眼下魏潰與芮無勛交手落入下風,是不是說明魏潰的“神力”,距離芮無勛的“長手”還是差了那么一些呢?
這倒也不盡然,因為魏潰的拳法除了和杜榮學習過一段兒時間外,其余的主要是靠自悟,而拳法這東西本身在格斗中就比較劣勢——“三年拳不如一年跤,一年跤不如兩天刀”。排除兵器的存在,在一對一的肉搏之中最好用的是關節技,其次是抱摔,最末才是掄拳頭。芮無勛所擅長的擒拿點穴功夫屬于貼身戰中的王者,剛好克制魏潰的拳。
威力再強的招式,只要打不中對手,那就沒有意義了。
魏潰是怎么吃虧吃到現在“半身不遂”這個局面的呢?說來也很簡單,那就是芮無勛一直在精心控制著二人之間的距離——離遠一點兒,不是魏潰打不中芮無勛,就是芮無勛的攻擊先至,破壞了魏潰的架勢;而如果貼到極近處……人家芮無勛就是練擒拿的,就算手臂的“間合”過長,也可以通過技術來彌補。
“一個兩個的……都這么難纏……”魏潰現在心里想的則是另一回事兒,當初自己初出茅廬,就被厲鐸給技術碾壓,現在自己好歹也是個一流高手了,居然還被人技術碾壓?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這其中蘊含著兩條道理——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當他某方面的長處過于長了之后,就會下意識地去發展自己的長處,而忽視自己的短處;這第二條就是,同類型的武者,只要其中一方的修為比對方稍高一些,那打起來都會是碾壓的場面,具體可以參考須原賀一挑四對陣四個雜魚。
天底下可以和魏潰在力量方面作對等較量的,絕對不超過十個人,而這種力量恐怖到一拳打過來,如果你不做任何防御,純靠身體素質硬頂有很大的概率會當場就死,那就算沒有技術狂掄王八拳說不定也能掄出個準一流高手來,那么這個人還需要特意去鍛煉技術么?最多也不過是鍛煉一下如何能更快更準地把拳頭打在對方的要害上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