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廢奴初討
“所以我考慮等五年后,給他們一個選擇,想回天竺,就送他們回去,不想回天竺,就把他們改為勞工,然后找些南洋女子或者天竺女人,給他們安家,如果表現溫良,可以給他們大唐戶籍,他們子民可以生活在呂宋,成為大唐的海外平民,我考慮我們海外州也需要一些底層百姓,一些粗工粗活也需要有人干。”
韋見素感慨道:“現在我才理解,殿下為什么那么看重人口了。”
這不光是韋見素的個人感慨,這實際上已經成為政事堂的共識了。
所以戶稅改革才會落實得如此之快,大家發現戶稅還有另一面的好處,能鼓勵生孩子,一對夫妻生兩個以上的孩子,全家可以免戶稅。
單身或者是只生一個孩子,就要繳納戶稅,這也有利于促進寡婦改嫁,到了一定年齡,規定是五十歲后,就直接免戶稅了。
戶稅改革就和清朝的攤丁入畝一樣,將促進人口的大增長,當然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糧食產量必須要跟上。
很多高產量的農作物必須要出現,玉米和紅薯是至關重要的兩個品種。
玉米對北方旱田的高產影響很大,而紅薯對于山區則意義非同尋常,南方多山,山區種不了糧食,那就種紅薯,一畝地產幾千斤,又好吃又飽腹。
可以說,清朝早期的人口暴漲和高產農作物有著重大關聯,當然社會穩定也十分重要。
所以李鄴急于發展造船業和蒸汽機,就是準備派人去美州尋找高產農作物。
就算放寬了人頭稅,提高了糧食產量,還要有很多社會政策的配合,政局穩定是最重要的,一個安史之亂就使大唐減少了兩成的人口。
政局穩定這一點問題不大,現在天下平定,一些山賊盜匪可以強力掃除。
然后就是廢奴,至少可以使大唐憑空增加一成的人口。
需要提前進入宋朝的平民社會,廢奴最大的問題就是既得利益者的阻撓,主要是權貴和世家,好在現在軍方和文官階層都不是既得利益者,此事不能拖,必須要盡快推行,防止軍方大將和朝廷高官也迅速演變成為既得利益者。
李鄴今天要和眾人談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廢奴。
李鄴從文書袋中取出事先準備的資料,政事堂九名成員立刻明白了,紛紛從包里取出同樣的資料。
這是李鄴親自起草的《關于廢奴的建議》,屬于甲級絕密文書,幾天前就發給政事堂眾高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