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錯失機密
李鄴仔細翻閱卷宗里面的內容,他很快發現里面的貓膩之處,各種數據,各種筆錄都非常詳細,但關鍵地方卻一筆帶過,比如最重要的沖突,只有寥寥幾句話。
‘縣令李渝率三十二名捕手攔截請愿隊伍,在七里溝相遇,雙方發生沖突,民眾傷亡慘重,死六十四人,傷一百四十一人,舉縣上下皆不勝哀悼。’
至于用什么兵器,怎么殺死對方,捕手傷亡情況等等細節皆一概不提。
“請問鄒縣丞,這些捕快可在?“
鄒縣丞搖搖頭,“大部分都走了,殺死了本縣人,難以在本縣呆下去,都各自去他鄉謀生了。”
謀生不可能,暫時出去避禍倒是真的,李鄴忽然想起華陰縣的常縣令提到幾名知情者,恐怕就是躲到華陰縣的捕快。
“那死者都埋葬在哪里?”
鄒縣丞還是搖搖頭,“尸體都是各自領回家中,縣衙不問埋葬情況。”
這話是對的,縣衙肯定不會管農民的安葬情況,更不能集中起來埋葬,但李鄴又發現一個新問題,卷宗之中竟然沒有傷亡者清單。
李鄴眉頭一皺問道:“請問鄒縣丞,傷亡者名單在哪里?”
“這個要問李縣令了,應該有一份清冊,但我接手這個卷宗時,就沒看到這份清冊,不過有一份錢糧補助清單,不知能不能替代?”
鄒縣丞取出兩頁紙,上面有密密麻麻的名字,旁邊是補助的錢糧,名字上還有領錢糧手印,一份是死者,一份是傷者,但無一例外,都沒有居住地址。
也就是說,有居住的清冊已經被人拿走了,或者被眼前這位縣丞藏起來了。
李鄴無奈,只得讓鄒縣丞安排手下將清單抄寫一份,自己帶走了抄寫件。
郃陽縣沒有高升客棧,李鄴一行在另一個比較大的平安客棧住下。
這時,王成華回來稟報,“啟稟都督,青山樓的武士住在城東安遠客棧,他們把整個客棧包下來了。”
“他們去過縣衙嗎?”李鄴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