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遙遠歸來
三艘萬石大船開始緩緩靠港,焦元禮得知他們竟然奉命出海幾萬里探險歸來的唐軍,不由肅然起敬。
兩千唐軍列隊歡迎這支探險隊的回歸,焦元禮又命令士兵上船去攙扶隊員們下船,在海上生活太久,很多人在陸地上都站不住了。
這時,楊良瑤對焦元禮道:“我們帶回了很多重要的農作物種子,是天子一直在等待的重要之物,我們士兵可以在這里休整,但我必須盡快返回長安,煩請將軍替我安排?!?br/>
焦元禮點點頭,“如果東西不多,可以走陸路,騎馬前往長安,不斷換馬,最快一個月就能抵達長安,如果走水路,至少要兩個月!”
楊良瑤想了想道:“可以水陸并行,騎馬帶走一部分,其他走水路!”
焦元禮當即兵分兩路,派百名士兵護衛焦元禮走陸路,同時又安排了三艘戰船走水路,將大量重要物資運往長安。
臨走前,楊良瑤將一小袋玉米種子交給了縣令王原,讓他在龍原縣試種。
時間漸漸到了五月,一場關系到千家萬戶的考試正在關中地區和洛陽地區展開。
這就是地方吏治改革的開始,吏主要是包括刑律和戶政兩名典吏,還有學正、刑捕以及六曹,另外還有六名縣學助教,一共十六人,但這次考試不包括縣學助教。
關中地區和洛陽地區是試點,在這里兩個地方推廣成功后,就會向天下各地推廣。
關中的考點就在長安,來自關中各地近百個縣約千余考生齊聚長安,這些考生年紀都參差不齊,有的四十余歲了,也有的才二十余歲。
雖然人數不多,但整個長安因為他們的到來,一下子變成熱鬧起來,長安的街頭巷尾,甚至朝房內都在談論這次考試。
包括唐朝旬刊而也在發表了相國韋見素的文章,闡述這次考試的意義。
朝廷對這次考試極為重視,所有考生食宿都由朝廷包了,來回路費則由縣衙出錢。
朝廷主要是給補貼的方式,每人每天三百文錢,包括兩百文的住宿和一百文錢的飯錢。
中等客棧的上房也就是兩百文錢一間,一百文錢在客棧內三頓吃飽也夠了,當然,你非要住獨院、下館子,那肯定不夠,那就得自己掏腰包了。
這天中午,崇仁坊的一家酒樓內人聲鼎沸,幾名陳倉縣的文吏坐在二樓喝酒,陳倉縣縣尉王函是領隊。
王函端起酒杯緩緩對眾人道:“我今天和朝中的親戚簡單聊了聊,據說考試很簡單,只要平時不是混日子,基本上都能考過,就考大家平時做的事情,大家平時做膩了的各種文書,當然是用案例的方式,給你一件小事情,看你怎么處置?!?br/>
眾人紛紛笑道:“只要不考各種經文就行!”
捕頭馬暉問道:“那我們捕頭考什么?”